人人都知道要注重保持清潔,但過于追求干凈衛生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害。這一理論被科學家們稱為“衛生假說”。
這種說法稱,在人的生命初期接觸一定量的細菌和灰塵將會啟動人體免疫系統,為今后抵御威脅做準備。支持“衛生假說”的人士說,熱衷保潔的結果是不斷上升的過敏幾率。
科學家們認為,“衛生假說”還可以解釋人們患癌幾率不斷上升的原因。根據假說的理論,不斷接觸過敏原、細菌或某些毒素能使人體免疫系統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從而使癌細胞在形成初期就得到抑制。
細菌抗癌的事例不勝枚舉,《新科學家》雜志曾報道,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棉紡織從業者患肺癌的風險小于其他行業。研究人員認為,其中奧秘是一種污染棉花并攜帶粉塵的細菌內毒素,這種毒素能刺激免疫系統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在嬰兒出生幾周后就把他們送到托兒所,小孩就不大可能染上兒童白血病。因為在托兒所里,嬰兒們咳嗽、流口水、吮手指,他們正在形成的免疫系統被置于含有各種細菌的環境中。這樣,免疫系統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人體抵抗力得以增強。但專家指出,1歲后的嬰兒免疫系統對細菌的反應就變得過于強烈。白血病研究基金會臨床專家肯·坎貝爾說:“如果首次接觸細菌的時間太晚,患病幾率反而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