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涂鴉”和語言一樣,是一種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1歲到4歲是孩子的涂鴉期。他們開始對美術符號產生興趣,喜歡畫一些紊亂不規則的線條。兩歲半之后,隨著手部小肌肉群及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孩子的眼睛逐漸能夠注視涂鴉時筆運行的方向,就能將圖形與線條結合起來,畫出他獨有的作品來。
兒童涂鴉不是靠技巧,而是以思維和情感為基礎的,他在涂鴉中注入了大量的精力、思維和情感,孩子的涂鴉線條,家長可能“看”不明白其中的畫意,只有“聽”了以后,才能理解。這種自由自在的畫畫方式還可以讓孩子盡情表達自我的情緒,不少國外心理學家,都是通過孩子的涂鴉作品,通過他使用的顏色、匪夷所思的構圖、自然流瀉的線條,來看穿孩子的內心世界,精準度很高。
因此,鼓勵涂鴉是兒童行為及心理專家倡導的。父母可用多種方式參與孩子的涂鴉游戲。例如借用他畫好的作品說故事,再根據故事的情節讓孩子在原有的畫面上加添一些新的東西;讓孩子試驗各種色彩的搭配,創造一個絢麗多彩的想象空間。保護“涂鴉”,就是保護想象;賞識“涂鴉”,就是鼓勵想象。面對孩子的“涂鴉”,不要禁止,要鼓勵,我們來給孩子創設一個天然涂鴉場吧。
打造一面涂鴉墻
家長可以給孩子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涂鴉天地,比如,把對開報紙這么大的白報紙或大白紙成摞地張貼在墻上,高度要和孩子的身高相仿,讓孩子自由地揮筆涂鴉。畫完一張揭走一張,十分方便。除了紙張,也可在墻角釘掛黑板、薄畫板或魔術畫板。
3歲以前的孩子手眼控制能力不好,不宜在很小的畫幅上涂鴉,因此要是你不想他在墻面上信手涂鴉,就要在寬大的墻面上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涂鴉空間,讓他自由揮灑。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站在墻邊涂鴉比坐著在紙上畫畫更自由、有趣,也不容易因趴伏而感到吃力。
家里的這個涂鴉墻,不僅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獨立空間,能強化他的主人意識;同時,涂鴉天地也是孩子的一個展示舞臺,客人參觀時的一句小表揚,就能增加他的成就感,讓他對繪畫保持濃烈的興趣。
大家都來畫盤子
雖然不少父母也很認同涂鴉游戲的重要,但卻不敢讓孩子接觸油彩、水彩等繪畫顏料。因為大多數父母認為那會使孩子臉上手上搞得到處都是花哨的顏料,很難清洗。可家長不知道,如果只有彩色鉛筆和蠟筆,會使孩子的想象能力很難發揮。因為顏色之間的混和、調配的過程本身十分好玩,這是彩色鉛筆和蠟筆所不能做到的。
調配出來的水彩顏料可以用來畫盤子,要是畫得不如意,用水就可以清洗掉。一個白盤子可以使用很多次。父母可以從陶瓷市場批發白瓷盤給孩子用,一般四五十塊錢就能批發一打白瓷盤。孩子在盤子上涂鴉之前,父母要教他如何正確地使用毛筆,如何把顏料調得厚而濃以防在光滑的瓷盤上亂流。當孩子的涂鴉能變成一幅極有個性的抽象畫后,可以購買沒上釉的素瓷盤,讓孩子用環保型的陶瓷顏料在素瓷盤上畫出“睡不著的魚”、“風媽媽和雷孩子”、“我家的貓”,再放進烤箱燒制,成為家庭展示品和收藏品,也可以做為送朋友的禮物。
用果醬在盤子上作畫也十分有趣。有一位媽媽有意教寶寶用蘸薯條吃的番茄醬,蘸麥樂雞吃的酸甜醬、甜辣醬,家里做沙拉吃的千島醬、蛋黃沙拉醬、涂面包吃的花生醬、橙肉醬等等,在大白盤子上隨意涂鴉,畫出他心目中的花朵、小房子、跳舞的小人,或者海星、魚、貝殼等等。更美妙的是,這些用紅色、橙色、肉粉色、淡黃色的蘸醬畫出來的畫,畫完后可以被吃掉!媽媽提供切片的面包、饅頭,甚至一大勺生脆的什錦蔬菜給孩子,讓孩子蘸著吃或拌著吃,一點而也不浪費,一定會讓孩子對盤上涂鴉興趣盎然,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欲,孩子會主動提出來說:我要吃什錦蔬菜,我要吃饅頭片!再也不挑食了。
耙平沙坑來涂鴉
要是你有機會帶孩子去海濱,你就會發現在平坦的沙灘上,每個孩子都成了“涂鴉天才”。只要想辦法將沙子耙平了,孩子們就能用手指,樹枝,甚至大腳趾,畫出“太陽公公”、“我和媽媽手拉手”、“一棵蘋果樹”這樣的涂鴉沙畫。在沙子上涂鴉,修改或推翻重畫,太方便了,爸媽也用不著擔心孩子的身上打翻了“顏料盤”,畫完了,只要倒出鞋里的沙子就行。要是沒機會去海濱?家附近大中小學的沙坑也行,傍晚時,體育運動的學生都走了,你就可以帶孩子去盡情涂鴉。要是家附近連沙坑也沒有,只要買一個沙箱,一樣耙平了就能涂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