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隔代撫養成特色教育

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隔代撫養”的孩子嬌縱、任性,認為“隔代撫養”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盤否定“隔代撫養”。但心理專家認為,“隔代撫養”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只要我們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撫養”也可以一舉三得,讓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老人有所寄托,成為特色教育。本期《成長周刊》就和讀者交流如何讓“隔代撫養”成為特色教育的話題。

  [網友激辯]“隔代撫養”好壞一直有爭議

  支持方:爺爺奶奶夸孩子有方

  雖然是少數,還是有一些家長對“隔代撫養”表示認可。

  網友“遲桂花”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她女兒出生后,孩子的奶奶就主動擔起了照看孫女的重任。奶奶是醫生,經驗豐富,孩子從小很少生病。奶奶的幾個子女都比較孝順,經常回來看看父母,家里總是很熱鬧,孩子耳濡目染對長輩也懂得尊敬。不過,“遲桂花”在心里還是有個界限的,生活方面的問題由孩子奶奶做主,孩子的早教她則親力親為。這樣的默契分工,喜歡熱鬧的奶奶照顧孫女樂此不疲,“遲桂花”也省了不少心。

  網友“墨鼠9911”和“lili”也認為,有不少有知識、修養良好、人生閱歷豐富的老人對孫輩的教育也很成功。這樣的“隔代撫養”說不定比父母自己帶還要好。比起爭論孰是孰非,上下輩之間的溝通對于帶好孩子可能更重要。金東區含香中心學校的老師陳鸞英認為,爺爺奶奶只會寵壞孫子的說法是錯誤的。爺爺奶奶比父母更經常夸孩子,給他們充分的選擇和自我表現空間,對他們總是有求必應,干什么都由著他們的性子,恰恰是這種“縱容”有助于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而父母的嚴格要求和動輒懲罰的嚴厲教育方法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第一頁 上一頁 |1|2 |3 |4 |下一頁 最后一頁 [ 共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