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于松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警戒線是15%至20%。目前,美英等國的剖腹產率均在警戒線以下,日本的剖腹產率也僅為15%,而我國剖腹產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持續快速上升。
從孕婦的角度來看,產痛恐懼是選擇剖腹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料顯示,95%的女性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于松介紹,對于疼痛,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過于恐懼。目前,產科已經有多種鎮痛技術,除了使用麻藥外,還有中醫針麻,也就是利用穴位減輕疼痛;此外還有導樂分娩,也就是在產程中讓有經驗的家人或醫護人員陪伴產婦,給予她們心理上的指導和體能上的呵護。
準媽媽們偏愛剖腹產的另外兩個重要原因是選擇良辰和急著上學。“有的產婦為了能讓孩子有個所謂的富貴命,甚至求醫生要精確到幾點幾分生孩子。”每年9月1日前也有很多準媽媽急著生孩子,為的就是讓即將出世的寶寶趕“上學末班車”。
從醫生角度分析,自然分娩的產程千變萬化,隨時可能出現危險,而剖腹產的過程一般就半個小時,醫生怕麻煩也是剖腹產增多的一個因素。不過,對于因利益驅動導致醫生愿意做剖腹產的猜測,于松則持否定態度,“其實醫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床位周轉的速度。”
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目前已經開始顯現弊端。專家介紹,剖腹產的孩子更易發生窒息、濕肺等呼吸系統疾病。對于產婦來說,剖腹產出血量大約為1000毫升,是自然分娩500毫升的兩倍;此外,手術可能會造成臟器損傷,如腸管損傷、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等。遠期來看,還可能會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于松強調,生育本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產婦應該把自己看做正常人,而非病人,樹立自己生育的意識。醫院也應創新服務模式,減緩產婦分娩恐懼,增加醫患互信。(賈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