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鐘,跟孩子說說家常話

  列治文心理輔導中心兒童部主任畬善群指出,家長要每日抽時間與兒女談話,從小養成溝通的好習慣,孩子長大后較大可能會向家長傾訴面對的困難,有助于掌握和消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壓力;她也指出,美國選擇空間廣寬,在美國讀書壓力應該比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小得多。

 

 

  畬善群主任表示,維珍尼亞州校園槍擊案行兇真相未知,但有兩點值得注意,兇手平時的心理狀態如何?其它學生在學校的心理狀態又如何?

 

  畬主任說,根據過往經驗,亞洲人通常以自戕居多,如幾年前舊金山洛豪高中一位成績好、又是校隊球星華裔學生因承受壓力太大,擔憂對不起家人而自殺;亞裔殺傷他人的事少發生,這次珍州槍擊案為近10多年首次發生。

 

  她分析,其實在美國讀書的壓力不應大于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因為美國名校多,專業多,選擇空間很大,競爭不很大;不像香港名校只那么幾家,競爭大。主要不鉆牛角尖,因讀書而產生大壓力的可能性不太大。

 

  但她同時強調,這并不等于亞裔家長可高枕無憂,反更要未雨綢繆,做好親子教育,盡量減少代溝,使下一代能健康成長。她勸告眾家長“在兒女開始懂事起,每天抽10分鐘同小朋友閑話家常,自小形成對話的習慣”。可以說說父母在工作中的各種事情,講一講天氣交通時事;聽兒女講一下學校的情況,和朋友仔之間的事;解答孩子的各種疑問等。

 

  若孩子從小就形成與父母或其它長輩對話的習慣,長大后或者會減少雙方的代溝,有可能會向家長吐露心事;但若家長只會用簡單的方式對待孩子,將來兒女長大了,有事一定不會向家長提出,多半會悶在心里。在家中得不到關愛,在外得不到關心的話,則很有可能做出了原本不想做的事,甚至以死求解脫。

 

  提醒家長  要多關心、留意孩子的言行,若發現小朋友行為不尋常,如不能睡,或一下子睡太多,突然不上學,或朋友全不見了,就要小心,是不是孩子已發生了什么問題?但不能單用批評的方式對待,要耐心同孩子溝通,設法了解原因。

 

  此外,要及時同學校聯絡,安排見學校的心理輔導員;若學校沒設置輔導中心,則可聯絡所在社區的輔導機構,如舊金山的列治文心理輔導中心,屋侖的社區心理輔導中心;有醫療保險者也可以去見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