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處理的幾個誤區

  近來是流感高峰,兒科門診人滿為患。很多年輕爸爸、媽媽抱著發燒的寶寶,一臉焦慮。兒科醫生在接診中發現,這些家長在處理寶寶發燒方面,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一:發熱捂汗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很厚,他們認為,孩子發燒時很怕冷。另外,穿厚點可以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專家稱: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易造成捂熱綜合征,誘發高熱驚厥。小孩出現高熱時,肢體循環變差,手腳冰涼。正確方法應把孩子衣服略微解開,讓寶寶充分散熱,手腳要保暖。


  誤區二:發燒就吃退燒藥


  剛出生十幾天的新生兒發燒了,家長馬上要求吃退燒藥,認為不吃退燒藥,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子。


  專家稱:新生兒不能使用退燒藥。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因為新生兒體質弱,服用退熱藥劑量難掌握,易出現虛脫或胃腸道損傷。一般情況下,服退燒藥要體溫到38.5度以上才用,低燒不使用。對于6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溫水拭浴、貼退熱貼、洗熱水澡等。出現過高熱驚厥的孩子,若再次發燒,就應積極退熱,可在體溫38度或之前就服退熱藥,以求盡快降溫。


  誤區三:看病前不吃退燒藥,等醫生開藥后再說


  孩子都已燒得滿臉通紅,家長見到醫生還說沒給吃退燒藥,說是怕吃退燒藥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專家稱:孩子若燒到38.5度以上,就應及時吃退燒藥。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診治。


  誤區四:吊針能讓退燒快一點


  常有家長要求給孩子掛吊針,說是打吊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去上學。


  專家稱:小兒發熱原則上不吊針,因為絕大部分小孩發熱、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吊針并不會使小孩病程縮短。如果長時間高熱不退,精神不好,進食差或不愿口服藥物,除常規退熱手段外,可考慮補液。


  補液不是可以幫助退熱,而是為了靜脈給藥,補充水分,預防脫水,改善電解質平衡。補了足夠的液體、糖、電解質,孩子會感覺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