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難?戶籍警給您當參謀

  起名:不可不知的3大“紀律”


  起名要好認好寫


  名字是讓別人叫的,這就得考慮別人是否認識的問題。有些人的名字特難認,到學校連老師都得查字典。


  現在有些人覺得給孩子取名越深奧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實不然,生僻的字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好認,有時還不好寫。有些人給孩子取名時翻康熙字典,揀難認的字用,以追求名字的深刻含義,卻沒想到好認和好寫的問題。如果一個小孩兒的名字筆畫太多,孩子寫名字的時候就費勁兒,考試的時候,別人都算完一道題了,他還沒寫完名字呢。


  起名不能有歧義


  有的人因為不講究,把孩子的名字取得頗為不妥。


  比如有個人姓段,他的愛人姓薪,他就給孩子取名段薪。這名字從字面上看,薪就是柴草或薪水,段薪就容易讓人理解為斷了薪水或柴草。這可不好,薪和柴是萬萬斷不得的。沒有正面的含義也罷,可也不能有歧義。


  有個音樂老師叫管風琴,有個健美老師叫陳亞玲,有個鍋爐熱處理老師叫吳嫣梅(音:無煙煤)。有個能吃的小伙子叫范世剛。有兩個沒有考上大學的人,一個叫陳復旦,一個叫陳劍橋。有個人的名字非常高雅,叫子藤,可惜姓杜。


  由此看來,給孩子起名不能太隨意,或突發奇想就給孩子起個名字。給孩子起名要三思而后行,要讓孩子長大以后能喜歡這個名字,避免孩子起后因為名字不好而鬧出笑話來。


  起名要注意避免重名


  重名是個讓人煩惱的問題,造成重名的原因首先是大姓人口眾多。這些重名大都集中在張、王、李、趙、劉這幾大姓。


  造成重名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俗字,所謂俗字就是在名字中出現太多,用俗了的字。即便是小姓,用這些俗字取名,也難免會重名。


  另外,單字名重名率高。比如軍,不管你姓什么,只要用軍取個兩個字的名字,準會重名。比如隗姓,從人口看是很小的姓,可你叫隗軍,照樣重名。由此看來,為了避免重名,最好不用兩個字的名字。


  有些人重名是因為被起名“大師”忽悠了,這些所謂的大師用生辰八字、易經、八卦給人算命,然后起名字。結果他掙了您的錢,轉身又把這個名字給另一個人了。一個朋友花錢找算卦的“大師”給孩子起了名,可孩子一去幼兒園,發現有好幾個孩子都叫這名,讓他非常郁悶。


  戶籍警支招


  提倡使用四字名


  知道了造成重名的原因,就不難防止重名了。首先是不用俗字取名,上面已經介紹了在名字中利用率最高的一些俗字,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使用這些俗字。這要有一種對孩子負責的精神,多花一些時間,給孩子取一個可心的名字。


  另外,四個字的名字重名率低。從目前的四字名來看,重名的極少,因為四字比三字名從重名的概率來說就低。從防止重名的角度來說,四個字的名字很有優越性。而且四字名內涵更豐富,應該提倡起四個字的名字。


  有些居民是復姓,起四個字的名字不難,可不是復姓,如何能起四個字的名字?關璽華認為,單姓可以自造復姓,我們可稱之為雙姓。當然,單姓在姓后面用三個修飾字,一樣能起出理想的四字名。


  自造雙姓聽起來有些新鮮,因為極少有人自造雙姓。關璽華說,自造雙姓不是改姓,應是在原來的姓氏上加個字,最簡單的辦法是孩子的父母之姓相連。


  比如父親姓張,母親姓李,自造復姓就是張李。如果一個人叫張惠蘭,重名的多,如果叫李惠蘭,重名的更多。但是如果她叫張李惠蘭,聽著就新鮮了,而且不俗,重名率極低。這種自造復姓的方法既簡便,又具有四字名的所有優越性。


  父母之姓相連,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孩子的名字中有了母親的姓。現在孩子一般都是隨父姓,名字與母親無關,這似乎不太合理。如果父母之姓相連,起出的名字中間夾著母親的姓,把一家人聯成一體,象征著親情相連,終生相伴。單姓改雙姓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出現過的。過去女性出嫁以后,姓王的嫁給了姓張的,就改叫張王氏;姓趙的嫁給了姓李的,就改名李趙氏。這實際上也是自造復姓。從這點來說,父母之姓相連這種自造復姓的方法是無可非議的。


  立法禁用冷僻字起名


  冷僻字起名字問題,根源在于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姓名的法律,公民起名字不受任何限制。


  從國際慣例來說,有不少國家對姓名用字是有法律規定的。比如日本就有個姓名用字表,居民要起名字,在派出所報戶口的時候,警察先查姓名用字表,如果表里沒有這個字,起名人就不能用這個字。


  目前有姓名法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少,我們也應該盡快制定這類的法律,使我們的用字規范化,以適應現代社會的信息化。


  居民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應該先到派出所咨詢一下,孩子名字用的字是不是冷僻字,這樣就可以避免用冷僻字給孩子起名字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