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交大一附院針對8名新生兒集中死亡事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該院稱當發現4例孩子集中死亡后即召集了相關專家查找原因,并承認該院沒有向衛生行政部門及時上報,新生兒科已于23日封閉。目前衛生部和省衛生廳聯合調查組正在該院調查。
死因
是否為院內感染尚未確定
該院副院長賀大林向媒體通報說,8月28日至9月16日,該院新生兒科共收治94名新生兒,出院79人次,在9月5日至16日之間共有8名新生兒死亡,全部為早產兒,7名在醫院死亡,1名家長放棄治療死于家中。另外,7名新生兒均是在該院內出生,僅有1名出生后轉入該院。9月5日當天,新生兒科分別有兩名新生兒入院一周后搶救無效死亡;9月6日1名入院3天的新生兒死亡;9月7日第4名新生兒死亡,8日、11日、13日以及15日分別又有4名新生兒死亡。
賀大林說,當該院發現3名新生兒集中死亡后即高度重視分析死亡原因,當第4名新生兒死亡后,醫院組織更多專家分析原因,此后發現患兒增多即開始限制新生兒科收治患者,9月16日后未再出現新生兒死亡現象。賀大林說,新生兒入院時病情都較重,且新生兒生命非常脆弱,死亡原因是否為院內感染尚未確定。記者了解到,一般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受外界影響較大,所以出生后需要放置在保溫箱中以防止出現硬腫癥、肺炎等疾病,一般觀察10多天時間即可,但須根據孩子早產的時間長短來定。
9月23日,衛生部和省衛生廳聯合調查組進入交大一附院進行調查,當日新生兒科封閉,目前只有1名較重小患者仍在進行治療,其他患者均出院或轉院。
問責
院長被行政記過 科主任被撤
新聞發布會上,媒體追問為何醫院出現如此集中的新生兒死亡事故卻不向衛生部門上報,賀大林反復強調說,醫院做出了巨大努力來救治患兒,并稱8名患兒死亡癥狀類似,最初醫院考慮到是否為院內感染,但是目前仍沒有結論,因為新生兒科僅是該院的一部分,為了杜絕此類事件再發生,醫院已在全院展開各個醫療環節大檢查。
交大一附院發生8名新生兒集中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學昨日公布了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結果。學校研究決定,給予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馬愛群行政記過處分、主管醫務的副院長呂毅行政警告處分。同時,交大一附院對相關責任人也進行了處理,撤銷劉俐新生兒科主任職務、郭喜娥新生兒科護士長職務;免去劉正穩醫務部部長職務、李寶珍控制感染中心主任職務、唐芳雪醫務部質量控制辦公室主任職務、車文芳護理部主任職務以及朱淑群護理部副主任、總護士長職務,同時新生兒科死亡患兒主治以上主管醫生、主管責任護士暫停工作。待責任完全核實后,對相關責任人再做進一步處理。
專家釋疑
預防措施到位 感染很少發生
本報訊 (記者 呂華) 交大一附院發生8名新生兒連續死亡,據西安交通大學介紹,可能與院內感染有關。什么是院內感染,為什么可以導致新生兒死亡?記者昨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據市兒童醫院醫務科葛一凡科長介紹說,院內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并產生臨床癥狀的感染,因醫院內病人密集,因此醫院環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從而為疾病的傳播提供外部條件,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只要醫院護理管理嚴格、預防措施落實,醫院感染就會很少發生。但是如果醫務人員不能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制度等,就容易致使感染源傳播,導致院內感染發生。
葛一凡介紹說,早產兒指孕周小于32周,體重小于1500g的新生兒。因早產兒肌體抵抗力差,臟器功能沒有完全發育,因此更容易發生感染,所以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嚴格消毒,按照規章制度操作。早產兒出生時必須注意保暖,每個早產兒都需要在保溫箱中觀察,直到其可以自身調節體溫,所以要求保溫箱進行定時消毒,否則容易導致肺炎、硬腫癥、腹瀉等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早產兒死亡。早產兒使用的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個醫務人員操作前必須清潔手部,醫務人員自身有疾病不得接觸孩子。為防止早產兒室內感染,早產兒室需要有空氣調節設備,保持恒溫、恒濕和空氣新鮮。一旦發現有感染,患兒即應隔離,否則醫務人員將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
8月27日早晨出生 9月11日細菌感染死亡
呼延晨悅 成為痛的記憶
本報訊 (記者 呂華) “孩子出生后我才見了兩面,孩子就已經不在人世了。”生完孩子還不足一月的劉女士向記者哭訴。昨日,死亡的新生兒家長聚集在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向醫院討要說法。
看新聞 忽覺孩子死得蹊蹺
從昨日早上7:00多開始,陸續有5位家長趕到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向醫院討要說法。這些家長均是昨晚或是早上看了新聞,得知交大一附院近期連續死亡8個新生兒,才感覺自己孩子的死因有問題。
陜北的呼延磊磊在新生兒科外憤怒地等待醫院答復,他的女兒于8月27日在該院出生,因為早產1個月被送入新生兒科,當時醫生說孩子黃疸高、吃得比較少,后于9月8日出院。孩子回到家后,老睡不醒,9月10日開始就不吃不喝不尿,他們趕緊將孩子再抱回新生兒科,醫院說是細菌感染進行搶救,11日搶救無效死亡。
“因為孩子是早上生的,所以給孩子取名為呼延晨悅。”呼延磊磊說,但是這個名字永遠成為了記憶。
催交費 才知孩子病重
劉女士8月28日在交大一附院生下自己的女兒,因為早產,女兒一生下來就被送入新生兒科,后來她探望時又見了女兒一面,誰知道這一次就成了她與女兒最后一次見面。9月5日,醫院突然通知他們說孩子不行了,他們考慮既然已經這樣,就將孩子抱回了家,誰知當日下午孩子就開始抽搐,不久就沒有了溫度。
家住長安縣的肖先生的女兒同樣是在交大一附院出生的,孩子也是早產被送入新生兒科觀察。9月3日孩子出生,11日被告知孩子腎衰需要搶救,讓他交搶救費用。當他趕到醫院看到孩子,發現孩子肚子鼓得很高,最后搶救無效。他一直追問孩子到底什么原因死亡的,但醫院始終未給明確回答。
謝先生的女兒早產一個月,8月31日孩子出生,9月2日醫生告訴他們孩子吃得很少,9月5日告訴他們孩子很好,但是7日下午7:00多,醫院通知他說賬上沒錢讓他再交費用,稱孩子各器官衰竭需要搶救,結果當日晚11:00多就死亡了。謝先生問原因,醫生告訴他說“懷疑是母體感染”。
死亡后 索要病歷無果
長安韋曲的魯英萍昨日下午坐在該院新生兒科門口,等待醫院給她答復,她的孫女是9月7日在這里死去的。她說她的孫女8月30日在交大一附院出生,在新生兒科待了3天就回家了,回到家發現孩子不吃飯,就于9月3日又抱到新生兒科來治療。結果沒想到給孩子花了8000多元,醫院突然在7日告訴她說娃死了。此后,她兩次向醫生要病例復印,但是醫生分別以病例被借走、病例被醫生鎖在抽屜等為由沒有讓她復印。
早上到醫院的4位家長及他們的親屬在新生兒科等到11時多,沒有等到醫院相關人員給他們答復,于是集體趕到該院的行政樓,醫院工作人員將他們每人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記錄,并回答說“目前情況正在調查,有結果會向你們及時通報”。呼延磊磊等家長說,“孩子已經死了,任何的處理結果都已經無法挽回,但是他們就是要醫院給他們一個說法,他們還會到醫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