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的菲菲在用情緒和母親溝通,她在告訴媽媽:不對勁!有事情煩擾我了,我不舒服。 其實,早在孩子開始說話之前,他就在用嘩嘩往下掉的淚珠兒、高亢的尖叫、甜蜜的笑容、皺成一團的小臉,表達著他最直接的情緒。你安撫他的手,你凝視他的眼神,你對他哭聲的反應,都會對他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開心到訝異,從苦惱到痛苦,從生氣到害怕,還有害羞、恐懼……隨著孩子的成長,他能夠表達越來越多的情緒。此外,他還將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
他正在學習管理他的“情緒”王國
你也許正朝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目標努力,對憤怒、害怕、恐懼、苦惱等負面的情緒早已能習慣性地揚起忍耐的大旗。但你的孩子出生時,并沒有隨身攜帶著這句話。他是在一次次的情緒體驗之中,慢慢地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王國。就像《子兒,吐吐》里這只名叫“胖臉兒”的小豬一樣。
“不小心吃進去了一些木瓜子兒,有什么大不了的?”
胖臉兒吃東西總是又快又多——這一次,他把木瓜吃得一干二凈,連一粒子兒都沒吐。胖臉兒的胖臉一下子發了白。他抽抽答答地哭了起來。想象著自己腦袋上長樹的怪怪的樣子,胖臉兒哭得更傷心了。
不對!胖臉兒漸漸地停住了哭:“世界上樹那么多,但有哪一棵比得上我這棵會走路的樹呢?”“走到哪兒,涼快到哪兒!”“樹上結了木瓜,還可以摘下來吃!”他突然覺得,長木瓜樹這件事,根本不必害怕嘛。胖臉兒忍不住咯咯地笑起來。
“我得趕快回家,讓樹好好長出來才行。”胖臉兒拼命地跑回家,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飛快地鉆到被窩里乖乖地躺著。滿心期待頭上能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他所做的一切,全是為了樹好。
可是,第二天,樹并沒有長出來。而木瓜子兒,都跑到便便里去了。胖臉兒盯著木瓜子兒瞧了好一會兒,終于狠下心,把它們一沖沖走了:“也好,萬一長出來的木瓜不好吃,反而糟糕咧!”
快樂的胖臉兒又蹦蹦跳跳地跑出去玩了!
胖臉兒經歷了震驚、恐懼、期待、失望、無奈等一系列情緒體驗,他每每都能夠通過樂觀的自我安慰而得以解脫。好像在胖臉兒胖胖的身體里,住著一個樂觀的小天使,她總是在胖臉兒被負面情緒所擾的時候,教他自我修復,走向樂觀、活潑和希望。
和胖臉兒一樣,情緒的自我控制與調節的能力,是每個孩子都會從成長那里得到的禮物。對情緒的自我掌控,讓孩子能更好地體驗到情緒的力量,利用平衡的情緒和外界進行有力的溝通。
孩子的“情緒管理”成績單
出生頭幾個月 這時候的他,能通過眨眼、翻身、轉頭等方式逐漸避開令他不快的刺激,如果情緒過強,他會喃喃發聲或者吮吸。但這種自我情緒控制是極有限的。他的喜怒哀樂很容易被來自自身或外界的刺激所控制。
你的關注和安慰是他此時最需要的。留心觀察他,一旦他受到驚嚇,把他抱到肩頭,輕輕拍拍他,柔聲和他說說話。
1歲 他的大腦皮層正在快速發展,這提高了他對刺激的忍受力。會爬和逐漸會走,讓他能夠通過接近或逃避各種刺激而進一步有效地調節情緒。
2歲 他會叫媽媽了!他今天又學會了幾個詞語!他能說完整的句子了!語言的發展讓他有了新的情緒調節方式。盡管他已經能夠表達他的情緒,如果受到驚嚇,他會鉆到你的懷里告訴你:“媽媽,我害怕。”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并不善于用語言進行自我安慰。
你溫暖的懷抱和耐心的陪伴可以讓他得到安慰。
3~6歲 他能夠經常談論自己的情緒并能積極控制它們。例如,他會捂住眼睛或耳朵,不去看或者聽令他不開心的景象或者聲音;你有事出去,留他自己在家時,他會自言自語:“媽媽說了,她馬上就回來。”或者轉移目標來減少負面情緒:小伙伴們沒有邀請他一起玩秋千,他會告訴自己秋千一點都不好玩,他并不想玩。
另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讓他很難區分現實和虛構的世界。所以,他會害怕怪獸、鬼怪、黑暗、雷電。如果孩子比較敏感,少讓他看書中和電視中的恐怖故事。
6歲以上 上學以后,他的情緒調節能力發展迅速。到了10歲左右,大部分孩子都有了一套控制情緒的技巧。
與學齡前的孩子相比,這時的他情緒控制技巧更多樣化,在不同場合運用也更加靈活,這讓他能更加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壓力。
你的幫助可以讓他的情緒管理更加順利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情緒并不該出現在他的關心名單上。哭也好,生氣也罷,只是“小孩子脾氣”,過去也就過去了,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展。經常看到做父母的一臉難堪,對在公共場所哭鬧的孩子說:“能不能安靜一會兒?怎么這么不懂事?”或者:“還哭?這孩子怎么這么別扭!再哭媽媽就走了!”這時,孩子難免更為傷心,哭鬧往往升級。
其實,當孩子發脾氣時,你需要查找問題所在(是受了委屈嗎?還是身體不舒服?),而不是用更嚴厲的態度來壓抑他表達情緒。 這些原則可以讓他的情緒管理更為順利:
1、留意孩子發出的情緒訊號,幫助孩子接納他的情緒。
2、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
3、多用夸張、愉快的表情,傳達有趣的、開心的訊號給孩子。
4、不管什么惹得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盡量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