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超過30歲、肥胖、反覆患霉菌性陰道炎、有巨大兒分娩史和無原因反覆自然流產史等孕婦應進行糖尿病篩查。
“在產科病房隨便就能找到幾個患糖尿病的孕產婦,在門診更是常見。”中山三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諶小衛說,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高齡產婦的增加,現在懷孕期間發生或發現糖尿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其發病率高達3.75%。
雖然在懷孕期間血糖升高,產后可恢復正常,但妊娠期糖尿病也有向2型糖尿病轉變的可能,尤其是年齡超過30歲,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體重肥胖的婦女,危險指數就越高。
妊娠期糖尿病與懷孕有直接關系
妊娠期是女性一生中最容易發生糖尿病的階段之一,對于肥胖婦女更是如此。妊娠期糖尿病增加與懷孕有直接關系。因為在懷孕時糖代謝的特點本身就是導致糖尿病的一個因素。胎盤激素對胰島素有拮抗作用,使得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下降。雖然孕婦胰島細胞會努力“加班”,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但一旦不能維持糖代謝的平衡時,就會導致糖代謝紊亂。臨床中,糖尿病孕婦的血糖異常主要發生在妊娠中、晚期。
反過來,妊娠也會加重糖尿病,尤其在孕中晚期,胰島素的拮抗作用逐漸增強,極易導致孕婦發生高血糖酮癥酸中毒。
糖媽媽生巨大兒概率高
人們總喜歡用“生了個大胖小子”來表達喜悅之情,其實,在醫學上超過4公斤的新生兒就稱為巨大兒。而糖媽媽分娩巨大胎的可能性很高,一般為25%-40%。糖尿病孕婦合并肥胖時,巨大兒發生率進一步增加。
因為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葡萄糖,當母體血糖增高,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因此,胎兒皮下脂肪豐滿,體重增加過快,成為巨大兒。這種巨大兒給分娩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除此之外,在孕早期血糖過高可使胎兒發育受累,最終可能導致流產,所以糖媽媽的早產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孕婦。而且胎兒畸形的發生率比正常妊娠高7-10倍。
諶小衛介紹,一般醫院會對懷孕在24-28周的孕婦進行糖尿病篩查。有高危因素更應該篩查,如糖尿病家族史、年齡超過30歲、肥胖、反覆患霉菌性陰道炎、巨大兒分娩史、無原因反覆自然流產史等孕婦,在懷孕24-28周時,空腹飲葡萄糖50克(溶于200ml水中一次服下),服糖后1小時取靜脈血,如果血糖≥7.8mmol/L為異常,需要再做糖耐量試驗進一步診斷。
糖媽媽飲食控制方法
對于妊娠期糖尿病,首先是從飲食方面控制血糖。在飲食控制3-5天后,檢測血糖變化。
1.食譜制定:根據營養分析結果及孕婦的身高和營養情況制定相應的食譜。血糖異常的孕婦最好去醫院由婦科、營養科共同制定飲食計劃。
總熱量不小于1800千卡/天,根據孕婦的體形的情況增減。理想體重25-30千卡/公斤,偏瘦的30千卡/公斤,肥胖的25千卡/公斤,酌情增減。
2.食譜結構: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總熱量的比例分別為55%-60%,20%-25%,15%-20%,用黃瓜、番茄等蔬菜來代替水果。牛奶于孕中期為200-400ml/天,孕晚期400-600ml/天,選用低脂牛奶。蔬菜每日攝入量不少于500克,綠色蔬菜不小于60%。
3.每餐比例:根據少食多餐的原則,每日六餐來分配總熱量,早餐10%,早點5%,午餐30%,午點10%,晚餐30%,晚點5%,早餐、早點和午點盡可能吃粗糧。早晨體內胰島素拮抗激素濃度最高,所以早餐量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