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易感因素
新生兒脫離母體后,從清潔的內環境來到復雜的外環境,失去了母體的保護,要經歷許多生理功能的變化,尤其是呼吸、循環、消化、代謝、免疫等功能的變化,在這個時期,新生兒對感染性疾病具有易感性,尤其是早產兒和低體重兒。
新生兒感染的傳播途徑
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傳播,新生兒是醫院環境中年齡最小和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活動中直接接觸病原攜帶者,操作前后如不認真洗手,極易把病原菌從一個新生兒傳播給另一個新生兒。
間接接觸傳播 主要通過被污染的無生命物質引起,如常用的磅秤、聽診器、保溫箱內的貯水槽、霧化器、導管等,容易被革蘭氏陰性桿菌污染,成為致病菌的環境“貯源”,傳播給接觸它們的新生兒。
飛沫傳播 通過帶菌者咳嗽、談話或打噴嚏,致使有傳染性的上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給易感者。
空氣傳播 帶菌者呼吸道分泌物由于液體蒸發形成了飛沫核,以微生物氣溶膠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
媒介物傳播 通過治療用的血液制品、藥品、食物或水造成。
醫療器械及設備 新生兒重癥監護主要為呼吸管理,要求有較高的無菌條件。在使用呼吸器時,尤其要預防呼吸系統的感染。常用的吸引管、吸引用容器、氣管內導管、氧氣面罩、喉頭鏡等都可成為潛在的感染源。
感染預防對策
新生兒感染預防應做到六個嚴格:
1、嚴格控制新生兒室進出人員,醫務人員進入新生兒室須穿潔凈的工作服,戴口罩、換專用鞋;
2、嚴格洗手,醫務人員接觸新生兒前要用皂液流動水認真洗手,必要時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劑手消毒,探視人員也須遵守良好的手部衛生規范;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更換靜脈輸液裝置、護理新生兒的各項操作都應制定標準的操作步驟和規范;
4、嚴格室內清潔衛生及空氣消毒,除日常清潔衛生外,每周應有固定的衛生日,室內環境無污染源,無衛生死角。保潔工具要專用,并固定專門的水池或桶清洗,避免清洗環節的污染和致病菌的傳播。采用有效的方式維護室內空氣潔凈;
5、嚴格醫療器械的滅菌,新生兒使用的各類醫療器械盡量采用壓力蒸汽滅菌,對不耐熱、不耐濕的器材、導管首選環氧乙烷氣體滅菌。
6、嚴格病兒的隔離,患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兒與健康新生兒應分室隔離,盡量固定專人護理病兒,醫務人員接觸病兒后應洗手、更換工作服才能接觸健康新生兒,患呼吸道感染、皮膚癤腫或手部有破潰的醫務人員不能接觸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