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是從胎兒出生到能適應周圍環境的一段時期,一般為一月左右(28天)。由于新生兒的適應能力不完善,易發生疾病,必須重視保健工作。
(一)體溫 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弱,易受環境溫度影響,應每日測體溫一次,低于30℃者,應予保溫;高于38℃,應每小時測體溫一次,并尋找發熱原因,進行處理。夏季宜進行散熱,多喂水,以防發生脫水熱。
(二)喂養 新生兒從皮膚、呼吸道有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應注意補充。可于兩次哺乳之間喂5%糖水。一般可出生后6~8小時喂糖水,12小時開始哺乳,每次哺喂時間20~30分鐘,間隔3~4小時,一晝夜可喂6~7次,對早產或體弱的新生兒,應每2小時哺喂一次。每次哺乳后,應將嬰兒抱起,輕輕拍背,使吞入胃的空氣排出,以防吐奶。
(三)新生兒黃疸 出生后3~4天約50%的新生兒皮膚與鞏膜出現黃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兒血液中多的紅細胞被破壞后產生大量膽紅質,因新生兒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間接膽紅質變為直接膽紅質從膽道排出,結果過多的膽紅質集存在血液內,發生黃疸。若黃疸持續不退并加重,多為病理現象,應檢查有無敗血癥、母嬰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黃疸、先天性膽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四)臍帶 應每日檢查,保持干燥。如臍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紗布包蓋。干癟的臍帶多在3~7天內脫落。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臍輪周圍發紅有感染現象者,應積極作抗感染處理,防止發生敗血癥。
(五)大小便 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綠色胎便,哺乳后漸變黃色,糊狀,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數次。每次哺乳前應換尿布。注意大小便次數、性質,發生異常應即時處理。每次大便后應洗凈臀部,除以10%鞣酸軟膏,以保護臀部皮膚。
(六)皮膚 新生兒皮膚薄嫩,易擦傷感染,必須保持清潔干燥。尿布應經常更換。出生后應立即用植物油或液體石蠟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或脂肪酸后刺激皮膚,引起皮膚糜爛,特別是頸、四肢、腋下及腹股溝等屈曲處。以后每日應洗澡或擦澡一次,于皮膚皺摺處撒滑石粉少許。
(七)眼及口腔 每日應檢查眼及口腔。如發現眼有分泌物,可用0.25%氯霉素或其它眼藥水點眼。如發現口腔有白膜,多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稱“鵝口瘡”,可用2%龍膽紫涂抹。
(八)免疫 新生兒可從母體獲得lgG,從而在出生后6個月內對麻疹、風疹、白喉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動免疫力則尚未充分發育。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力差,免疫反應不及時。由于體內缺乏lgA,故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又因所產生的lgM有限及缺乏補體和備解素等,致其粒細胞對細菌,特別是對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的殺傷力弱,故易引起敗血癥。在新生兒護理中,應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觸,以預防感染。出生24小時后,須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