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競爭起點為何越來越低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害死人

  在當前不少家庭,孩子教育的支出都是個“大頭”,其中很大部分花在各式各樣的“課外班”上。如今的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可謂發揮了“不差錢”的精神,寧肯自己手頭緊一點,也不能讓孩子落在別人后頭。許多人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長春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出生后,孩子未滿3個月,就帶著孩子到“親子教育”去上課,每周兩次課,每次課1小時100元。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各種班開始多起來,舞蹈每季度需要420元,奧數每月80元……“花多少錢不說,我們家長已經變成職業陪讀了,孩子沒有休息日,我也沒有休息日,現在不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都是為她的將來打基礎。你說咱們已經體會到了當前社會生存的壓力和競爭的激烈,所以必須幫助孩子獲得優勢地位,教育就是最好突破口。”王先生說。

  “正是家長這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讓課外班盛行。”一位教育專家說,很多家長讓孩子上課外班,不僅僅是希望孩子汲取更多知識,更多的是家長們的“從眾”、“攀比”心理作祟。

  吉林省軍區幼兒園的王老師說,在幼兒園大班中,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應即將面臨的小學生活,大部分都提早為孩子選擇了很多的輔導班,而且近幾年還有年齡段越來越提前的趨勢。但是,這種超前教育是以犧牲孩子的正常快樂為代價的,讓孩子完全沒有了與同伴玩耍和游戲的時間,可謂得不償失。

  長春市第八中學教師張春鵬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害了不少人。不要把早教理解得太過狹隘,教孩子識字、背詩是早教,與他們一起做游戲也是早教。早教的主題是快樂,要在游戲當中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認識環境。片面地按照家長意愿加重孩子負擔,非但不能為孩子以后學習各種技能打下良好基礎,反而會使他們形成厭倦心理,對未來產生負面影響。

  學校:拔苗助長推波助瀾

  家長望子成龍,學校推波助瀾。其實,家長們之所以逼著孩子去競爭也是身不由己。一位家長說,如今的幼兒園、小學招生時都表明“特長”優先,自己的孩子沒有“特長”就有可能落在后面,進不了心儀的學校,一步差步步差。升學的壓力是第一位的。于是,不管報什么樣的課外班,歸根到底都要體現在“考試成績”、“升學”上面,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已經成了次要問題。

  如今的應試教育之風越來越厲害,“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的問題非常突出,各式各樣的課外班把孩子們的童年早早拉進黑暗里。孩子在學校放學后奔波在各種課外班里,課外班下課了,學校作業還要寫到大半夜。似乎,現在的家長不是在比拼孩子的成績,而是比拼孩子的體力和耐心,以及比拼哪個孩子喪失的童年歡樂多。尤其是當前一些學校招生在強調成績的同時,還提出了各種才藝要求,奧數競賽有沒有獲獎、樂器過幾級等等,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社會上的 “求學”之風。孩子上學全家受累,這樣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應試教育、“特長班”外,不少以“素質教育”為噱頭的早期教育機構其實也在干同樣的事情,那就是“拔苗助長”。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幾家幼兒園和課外班,看到不少幼兒園宣稱引進使用了如夸美紐斯、蒙臺梭利、裴斯塔洛齊等先進的素質教育教學理論和課程模式,家長們盡管對這些洋名詞云山霧罩,但經過宣傳者“洗腦”后也就趨之若鶩。

  長春市樹勛小學的于躍老師認為,從外國引進的新型教育模式,需要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才有效果,如果在以后的中小學教育中沒有銜接,就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而應試教育就更不可取,接受這種教育的孩子在短期內的表現確實比其他孩子要突出一點,但是,長遠來看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在孩子幼年時期最可貴的就是玩耍的快樂。在幼兒教育階段主要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知識傳授方面只要完成大綱要求的內容就足夠了,把小學的數學、語文、英語等內容搬到幼兒園的做法,實在是得不償失。

  夸大競爭要不得,興趣教育是根本

  長春市一位出租車司機張小平說得好:“現在孩子的競爭起點真的這么早嗎?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線,但不能是拔苗助長似的起跑線,只注重成績、不注重成長的教育方式不可取。”顯然,當前的早教熱潮不無夸大競爭的成分。一些專家指出,幼兒園、學校等追求生源特長、成績等是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產物,在許多拔苗助長行為的背后并不像學校宣稱的那樣,是孩子參與社會競爭的需要,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等等,而是利益的需要,學校追求收入和利潤的需要。比如政府對早教領域的投入不足、管理混亂,導致各類幼兒園唯利是圖,將教育孩子作為牟利手段來抓,甚至產生惡性競爭,逐利的壓力全部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專家指出,對于拔苗助長之風,政府也要反思管理責任。比如,政府在小學階段存在教育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重點校、薄弱校條件落差大,客觀上制造了競爭。要根治這一問題,首先政府在分配教育資源上面,不能厚此薄彼,有什么薄弱校、重點校之分,應加大投入使所有學校條件趨于平衡,要嚴格按照就近上學的原則分配生源,更要避免重點校優先考試“掐尖”,靠“特長”招生的做法。其次是教師也應端正態度,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東拼西湊尋找“拔高 ”題,挫傷孩子們的求知欲。第三是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嚴把教學教材關,避免那些艱澀難懂、刁鉆古怪的知識進入教學領域,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全社會的教育觀念向健康方向發展。齊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