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家長告訴他,“你來決定這件事”,男孩聽到這樣的話往往會很感動。自己做決定,這是最讓男孩引以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認為,父母讓他自己決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對他能力的認可,是父母對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沒有男孩愿意辜負這種信任。于是,這種信任便轉化為了男孩努力做好這些事情的巨大動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父母很難真正做到這一點,他們幾乎從不對孩子說“你來決定這樣事”,尤其是對那些他們認為很難管教的男孩。因為在家長的觀念里,他們往往認為:“孩子太小,沒有決定事情的能力”、“讓男孩決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會變壞”……于是,中國的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從 “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
其實,家長因為“孩子小”、“男孩會變壞”……而剝奪孩子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力,這種做法純粹是家長在杞人憂天。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如果能夠從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愛,男孩會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獨立。
事實也正如此,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當面對困難的時候,6個月大的男嬰已經開始試圖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女嬰卻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當然,這些不同只是性別上的差異,并沒有優劣之分。男性更喜歡實踐,喜歡嘗試與競爭,他們喜歡在這些過程中的思維與創造的樂趣。
當家長告訴男孩“你來決定這件事”的時候,這種樂趣就開始了。
小勇和爸爸一塊在公園玩,忽然,他很想爬上旁邊的那棵蘋果樹,于是他向爸爸請示。爸爸看了看那棵樹,對兒子說:“去吧!”說完繼續低頭看自己的報紙。等兒子朝那棵樹走去時,爸爸開始用心地觀察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只見小勇在樹下仔細地看了一會兒,便有點笨拙地慢慢向上爬,好不容易爬上樹的主干,他卻用腳去踩一條很細的枝干。眼看那條枝干就要被踩斷,爸爸的心快要提到了嗓子眼了,剛想跑過去接住將要從樹上摔下來的兒子,沒想到,這“小家伙”卻忽然對那條細枝干失去了興趣,繼續向主干上爬……
小勇玩累了,興高采烈地跑到爸爸身邊。這時,爸爸收好報紙,一本正經地問兒子:“兒子,你在爬樹之前,在樹下看了半天,是不是在看樹上有沒有蘋果呀?”
“不是,爸爸,我在考察‘地形’,看看這棵樹從哪個角度最容易爬上去。”小勇很認真地說。
“你剛才是不是差點把那條小細枝干踩斷,從樹上掉下來呀?”爸爸用開玩笑的口氣說。
“哎呀,爸爸,我只是想試試那條枝干結不結實,我才不會真去踩它呢。”小勇有點自豪地說。
“你小子很聰明呀,知道故弄玄虛了!”爸爸高興地摸著小勇的頭說。
小勇雖然并不知道故弄玄虛是什么意思,但從爸爸的表情中他讀出了很大的肯定。
任何一個男孩都是很聰明的,雖然他們有一種沒有任何理由就會去冒險的特性,但他們在冒險之前還是會對事情做一定的分析。看,小勇爬樹的例子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
小勇在爬樹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觀察,還獲得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可能有關力學、生物學,等等。而家長的態度則關系到男孩能否順利獲得這些知識,如果因為擔心而加以阻攔,那么這個男孩就喪失了這次機會。反之,如果男孩真的會掉下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是男孩自己的選擇,他將知道下次如何才能避免掉下來。
上一篇:放飛孩子,讓他們自然生長
下一篇:解析:寶寶的心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