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童教育專家提出用“壓歲言”代替“壓歲錢”,從精神上激勵孩子,筆者也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的倡議。以言育兒,古今中外早有先例。諸葛亮“淡薄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誡子書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生于英國一個貧苦家庭的享利·布拉格,圣誕節得到的禮物是一雙父親穿過的破舊皮鞋和寫給他的贈言:“兒呀,真抱歉,家中的經濟不允許我為你買一雙新鞋……如果你一旦真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舊皮鞋奮斗成功的。”布拉格牢記父親的贈言,穿著舊皮鞋在科學的征途上奮力拼搏,終于在1915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當然,也有家長到書店挑選一些精美的兒童讀物,作為送給孩子的年禮。這些家長覺得送書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要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目中,書是知識的代名詞,多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才干。過年給孩子送幾本書,同時還可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大人之所以選書籍作為年禮,是因為書才可稱得上“最珍貴 ”。倘若孩子有了這種價值觀,那么便擁有一生最大的精神財富。
過年給孩子送什么,其意義已遠遠超過禮物本身。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瓜豆效應”確實值得家長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