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體內微量元素的變化

 孕期是婦女一生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由于懷孕而導致孕婦的生理狀態發生了許多變化,對營養素的需求也有一些不同的要求。但人們往往只注重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宏量營養素的攝入,卻忽略了一些微量營養素的攝入。在孕期,容易缺乏的微量營養素主要有鐵、鈣、鋅、碘及某些維生素。


  缺鐵性貧血是個普遍存在的營養問題,在婦女中較多見。據調查我國孕婦貧血患病率為30%左右,孕末期更高。主要原因是孕期婦女對鐵的需求大大增加,而通過吃飯吃進去的鐵量增加很少,或根本沒有增加,因而導致鐵的缺乏。


  婦女孕期鈣的需要量大大高于非孕期的鈣需要量,這些鈣幾乎均在妊娠后3個月積存于胎兒,因為胎兒的骨骼和牙齒發育需要大量的鈣。由于孕婦鈣的吸收率增加,因此相對于鐵,鈣的缺乏情況要好一點,但如果不補充足量的鈣,孕婦的骨骼就會由于要滿足胎兒的鈣需要而被耗竭,則極易導致孕婦鈣缺乏,容易發生小腿抽筋,妊娠中毒及骨折等。


  鋅也是孕期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孕期缺乏鋅,可使妊娠反應加重,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生出小嬰兒或低體重兒,分娩合并癥增多,以及胎兒畸形率增高(腦部、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等。


  碘也是孕婦較易缺乏的元素,其缺乏的原因和鐵相似。孕婦碘缺乏易出現流產、死胎、先天畸形、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智力落后等癥狀。


  孕期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也都相應地增加,如果缺乏,也會導致各種病癥,影響胎兒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