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擁有一顆會玩的心

  小時候老爸老要我背唐詩,我一氣就把老爸書架里的書,一本本拿出來撕。最后,老爸說,你別撕了,也別背了,我每天念給你聽。聽一首詩,就再給我講一個故事。長大了,那些優美的唐詩都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記憶里。

  說到興趣,最近一位朋友和我說起時下在幼兒園中流行的興趣班。我說很不錯啊,都是些什么班呀?朋友告訴我,興趣班主要是鋼琴、美術、英語和算術,我聽了差點厥倒———這與其叫孩子的興趣,不如說是父母的興趣。現在知道如今的孩子為什么那么早熟了。相比之下,小時候只知道摸魚、釣龍蝦、吃麥芽糖的我們,是何等的幸福。

  玩,是一種能力

  已經大班的萌萌最近總這樣,早上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我不去幼兒園”,媽媽只好又哄又嚇,可小女孩就是不愿意去,問她為什么?是不是老師批評你了?是不是同班的小朋友欺負你?她都說不是,最后萌萌突然擠出一句,“幼兒園不好玩!”

  有一次采訪一位音樂人,偶然問起,他做音樂的心得,他邊喝著啤酒,邊告訴我,就玩唄。音樂又不是做數學,玩著玩著就會有靈感。還有一次采訪一位優秀的程序設計師,也問他心得,他邊玩著電子游戲,邊告訴我,寫程序就是玩唄。玩著玩著,那些數字自己就會跳出來。你看那些計算機系里,天天死啃書的學生,為什么到了關鍵的寫程序這一關時就傻眼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玩。

  音樂和程序設計,一個是藝術類、一個是純粹的數理化,原來想應該很不一樣,哪知道,想要做到優秀,同樣需要有一顆會玩的心。玩,是人重要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在我們童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總是把童年視為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如果這一段時光,都無法感動快樂,那將不僅僅是遺憾,更是一種對孩子莫大的傷害。然而的確有孩子在幼兒園,被剝奪了玩的權利,代之以學習、考試。對此樂此不彼的,我相信,更多的還是父母望子成龍,然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的同時,你們是否想過,不會玩的孩子,才是那種永遠不會有出息的孩子。

  小時候最會打彈弓、捉青蛙的小小孩子王,長大了做什么事,也比同伴更能玩得轉。玩不是一個具體的項目,而是一種不斷尋找快樂的能力。數學很枯燥,會玩的人在里面找到了數學的快樂。彈琴彈得好的人,永遠是那種在彈琴中找到樂趣的人。生意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是那種看似聰明的人,而往往是,在一個別人感覺沒戲的生意里找到了自己快樂的人。

  玩,是人的天性

  某幼兒園雖然園內花草修剪得格外整齊漂亮,各種滑梯、秋千等幼兒娛樂設施應有盡有,然而,一整天都很少看到孩子在上面開心的玩樂……

  認識的一位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在她工作的幼兒園,請了好幾位鋼琴、美術老師,她現在也要放下正常的幼兒教育,去教孩子們算術。正常的幼兒活動,被各種名目的課業代替。許多孩子不愿意彈鋼琴做算術,哭著要回家。她看著都心痛。

  然而,這一切改變,又是那么迫不得已——現實使然,父母愿意。你不開這些班,孩子父母還不樂意。學習并不是件壞事,但如果為了學習而不讓孩子們玩,那么在學到有限知識的同時,孩子失去的東西似乎更多。知識是可以不斷地去學習增加,然而童年錯過就沒有了,在童年被學習扭曲的個性,才會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會玩的孩子,以后也許很會考試,然而社會工作的經驗卻告訴我們每一個成年人,會考試和有能力往往沒有什么關系。

  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考試的,我們生下來是為了快樂的,快樂了才會玩。

  不存在的水晶鞋

  崔女士帶兒子到一所重點小學報名。學校的第一句話是:你兒子有“證”嗎?原來,在這里,可是獲獎證書、考級證書,級別越高越好。難怪現在的孩子很早就被父母領著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器樂、書法、繪畫、舞蹈、語文、數學、英語……孩子們直報怨幼兒園“一點都不好玩”!

  讓我們來看看,是誰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乍看好像是幼兒園想多賺點錢,然而筆者卻不這么認為。證當然是要考的,要考試當然是要學習的。為了跨進理想的小學,幼兒園開辦各種班,就有了理由。到底用什么來評價教育是否優秀?收費高的就一定好嗎?為了上“優秀小學”、“貴族學校”,讓孩子不像孩子,這和灰姑娘故事中,那個為穿水晶,把腳割去一塊的女孩有何區別?

  在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提早適應未來的所謂的水晶鞋,父母們巴不得孩子在學前多學點東西;巴不得在孩子幼小的大腦里塞進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加上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一向認為:玩就是浪費生命,早點開始學習,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件好事。多學點將來才會有出息的心態,仍頑固存在于許多父母的思維中。他們甚至不惜傷害孩子的童年,壓抑孩子的個性,在所謂“興趣班”的流行中,父母成為這股潮流最大的推波助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