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學手語,會變更聰明

  研究顯示,2歲前,教孩子多用手勢,可以促使他們更快學會說話,甚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智商。

  嬰兒手語混合了聾啞人使用的標準手語和嬰兒天生就會使用的某些手勢,該套嬰兒手語發明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孩子提前接觸與人交流。手語本身的設計考慮了嬰兒的學習能力,所以全部采用簡單的手勢,并且很多符合成人的日常習慣,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不需要專門的培訓就能掌握。

  這套嬰兒手語已經在美國廣泛使用,適用于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比如孩子間的交流,幼兒園阿姨的指導等等,甚至在學會說話以后,這套手語也能起到有益的輔助作用。

  根據一份關于嬰兒手語的研究報告顯示:通常嬰兒學會單字發音是在大約13個月,而說出包含2~3個詞的簡單句子平均要到20個月左右。相比起來,通常8個月的嬰兒就能準確掌握一種簡單手勢,比如“牛奶”,“還要一些”等等。

  盡管教給寶寶手語好處很多,但卻非常難。以下一些建議或許可以使這項工作變得簡單一點。

  1、早點教:最好在孩子幾周大的時候就開始。這就像學習一門語言,年齡越大,學習越難,教給寶寶手語也是如此。

  2、從少數幾個起步。例如吃、喝、爸爸、媽媽……因為吃、喝是寶寶每天都會做的事情,爸爸、媽媽是最常見的,寶寶們總是更容易接受最常見的或對他們最有幫助的手語。

  3、讓手語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借助書本和網絡教學。孩子總是對電視上看到的東西懷有莫大的興趣。因此,可以購買教寶寶手語的錄像和光盤,或一些關于兒童手語的書籍。

  5、制作手語卡片。就像教孩子寫字一樣,你可以制作手語卡片。

  6、手勢與實物相聯系。教寶寶手語就像教說話。所以,在教手勢時,也要記住把手勢與實物聯系以來。

  7、手語與語言相結合。手語是寶寶說話的橋梁,對于簡單的容易發音的詞,他會嘗試著說;對于難發音的詞,寶寶也會用手語表達,這樣無疑會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8、循序漸進。寶寶學習手語要有合適的進度:0~8個月,以父母的手語演示為主;8~12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用一些手勢,父母也能從日常生活中逐漸觀察到寶寶用手語表達自己;12個月以上的寶寶,往往能夠更快地學習,當他們可以說出詞語的時候,將會減少使用手語的頻率。

  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嬰兒手語:

  要手指反復聚攏碰撞到一起。

  沒有了屈臂放于胸前,手掌朝下,從上到下揮動。

  吃/餓了用食指輕觸嘴巴。

  熱不停地吹氣,就像你把水吹涼時所做的動作一樣。

  冷夾緊雙臂,緊貼身體兩側。

  牛奶反復握緊、張開拳頭,就像牧民擠奶的動作一樣。。

  停五指并攏,手掌朝前推出。

  安靜用食指指向嘴巴(但不要接觸),然后發出“噓”的聲音。

  換尿布輕拍自己的臀部。

  洗澡雙手摩擦自己的身體。

  電話做出“六”的手勢,然后放在耳邊不動。

  星星手指放松,然后反復晃動手腕,做出星星閃爍的樣子。

  月亮/燈光平伸手臂指向天空,然后反復晃動手腕。

  書用兩只手掌做出翻開、合上書本的動作。

  狗把舌頭伸出然后做出小狗喘氣的動作。

  貓用食指在胸前畫圈

  馬雙手攥拳置于胸前并上下擺動,做出騎馬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