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訓練孩子,效果不一定好

  研究生格塞爾做的孿生子爬梯實驗:


  ·孿生子之一的T從46周開始,每天接受10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
  ·而孿生子C到了第53周時,即使有人扶著也不愿嘗試爬梯,但第54周之后當他再看到樓梯時,卻能一直爬到樓頂端,并且不用旁人幫助。也就是說C到了某一時期,不用預先訓練,爬樓的成績和T一樣好。


  這表明在某些方面,兒童的成長是受成熟機制制約的,人為地提前訓練,效果不一定更好。


  另一個研究是美國北卡羅米納大學做過一個實驗:


  把175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由父母按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從3個月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個月測驗一次,他們發現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點。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這種早期教育優勢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結論,因為有些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四年級時,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地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前蘇聯心理學家列伊捷斯說:“兒童超過自己年齡的發展對于判斷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還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據,也不排除缺少早期發展,后來卻發生躍進的可能性。”


  哈佛大學兒科專家布雷澤爾頓說:“人人都想培養美國最聰慧的孩子,而不是全面調教得最好和心情最舒暢的孩子。”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與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