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新生兒的肚臍眼

  很多爸爸媽媽對這個“小眼”很緊張,認為摸不得,洗不得,更不能輕易受涼。不過,如果不護理它,它又容易出現發炎等麻煩。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通過臍帶與媽媽相連,獲取營養。當寶寶出牛后,臍帶的使命完成,被結扎并切斷,僅剩下l厘米左右的藍白色殘端,幾小時后,殘端就變成棕白色,以后逐漸干枯、變細,并且成為黑色,在正常情況下于牛后3~7天脫落。此后臍內血管收縮,臍部皮膚向內牽拉而凹陷,形成臍窩,即平時所說的“肚臍眼”。

  怎么護理這個“小肚臍眼”呢?

  臍帶脫落前:乙醇擦拭

  臍帶脫落前,我們要常檢查包扎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須要重新結扎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棉簽沾點’75%的乙醇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每次給寶寶洗完澡后,要注意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干,用75%的乙醇消毒殘端,再換_L_F凈的紗布包裹好。記得勤換尿布,以防尿便污染臍部。尿布也不要蓋到臍部,以免寶寶排尿后濕到臍部創面。

  臍帶脫落后:避免感染

  臍帶脫落后,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上述辦法擦拭臍窩,或用3%雙氧水輕輕沖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再用乙醇脫碘,然后蓋上消毒紗布即可。

  在臍帶脫落、創口未愈之前,應避免爽身粉的局部刺激,否則,臍部在異物刺激下易發生慢性炎癥,形成臍肉芽腫,常表現為一小的櫻桃紅色腫物,表面有分泌物,經久不愈。

  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有紅、腫、熱時,常常提示臍部有感染,最好立即去醫院請醫生診治。

  寶寶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等癥狀,更提示寶寶有敗血癥的可能,此時不僅需要進行臍部的局部消毒,更要作全身的治療;因為嬰兒敗血癥往往從臍部進入血流,來勢兇猛,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臍疝,找乒乓球幫忙

  有些寶寶,尤其是未足月的早產兒,臍帶脫落后,在肚臍處會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圓形腫塊,尤其在寶寶哭鬧、咳嗽、排便時明顯,這就足我們所說的“臍疝”,在6個月以以的寶寶是比較常見的。

  臍疝小的儀黃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當寶寶平臥、安靜時,臍疝可消失;用手指壓迫臍疝,腫塊很容易回復到腹腔內,有時可聽到“咕嚕嚕”的聲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臍孑,還可以清楚地摸到臍疝的邊緣。

  寶寶為什么會出現臍疝呢?這主要是因為寶寶臍帶脫落后,臍孔兩邊的腹直肌尚未合攏,一旦腹腔內壓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形成疝,臍疝的內容物常常是腸管的一部分。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疝環口會逐漸縮小,兩歲以內可自然閉合,因此只要無腹痛、嘔吐(腸子被環口卡住造成的癥狀)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如果臍疝較大,為了防止疝嵌頓,可取一條寬4—5厘米的松緊帶,在其中心處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對準臍孔,使腸子不再突出;松緊帶兩頭用可調節長短的扣子固定,壓力以既能保證腸子不再突出,又不影響呼吸和吃奶為準。使用后每2~3小時檢查一次,以防皮膚擦傷。

  如果寶寶因劇烈哭吵,或反復咳嗽造成疝不能回復入腹腔,就應該到醫院及時就診;因為臍疝嵌頓后不及時治療,會危及寶寶的生命,后果很嚴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