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快樂的雙語寶寶

  很高興介紹你認識這樣一些爸爸媽媽,他們的外文水平有高有低,但他們的愿望是相同的——帶出一個會外語、有國際視野的的孩子。他們將語言變成了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讓我們知道了:原來,養育一個雙語寶寶只需要——一顆平常心,一個快樂的愿望,以及一些簡單但是巧妙的方法。

  A類家庭學外語:

  父母有較好的外語水平,有一個家長堅持把外語作為養育孩子的語言。

  出場人:
  軒兒媽,有較好的外語水平。
  軒兒,5歲,雙語養育的寶寶


  我一生下來就聽得懂英語

  那種叫做英語的語言,在軒兒的內心,已經播下了種子。媽媽相信,雙語養育會引導這顆承載著文化的語言種子,發芽,開花,結果。

  軒兒今年五歲了,問他什么時候開始學的英語,回答永遠是:“我一生下來就聽得懂英語!”

  其實,當年小人兒在娘肚里翻江倒海地鬧騰,我哪來的功夫去念叨那外國人的話呢。

  不過有一點倒還或許可以有理由刨根尋底一番:那就是我對英語和語言的興趣。這點興趣,沒準就成就了小人兒對英語的天然親和感,也未可知?

  但真正開始跟他在家講英語,還是在他兩歲以后。

  有人把這種方式叫做雙語養育

  兩歲的軒兒,中文理解能力已基本有了,口語也只是剛剛開始講一些短句。這個時候,英語進入了我們家的生活。

  對于這種突然滲入的不一樣的語言,軒兒并沒有表示出一丁點兒的吃驚。在這之前,他只聽過英語歌,以及簡短的英語問候語。早晨起床,輕輕地摸著他可愛的臉,一邊對他說:Wake up, honey!待他睜開眼看著你時,就說Dear, it is time to get up!然后拉起他的手一邊幫他穿衣,一邊說Let us get dressed,然后刷牙洗臉,邊做邊說,孩子不用問就懂得你在說什么,一天天下來,這些日常用語就全用英語代替啦。

  這樣做沒多久,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對話,就可以用英語來表達了。當媽的為了能在孩子爸面前展覽成果,就請孩子幫忙“做這做那”,那個時候軒兒正處在“樂于助人”的高峰期,樂陶陶地“做這做那”,一臉的成就感。

  這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使用英語的方式,后來有了一個很貼切的名字:雙語養育。這里忍不住地想要說說那個“國際雙語養育郵件組”了。

  我們當初真正下決心開始進行所謂的“準雙語”養育,受激勵于偶然在網上看到的一位爸爸替女兒作的關于雙語養育的網頁。后來在YAHOO搜到并參加了這個“國際雙語養育郵件組”,雙語養育的世界大門仿佛一夜之間嘩地打開了。

  潛水不久,就與一位中美混血孩子的媽媽成為很“鐵”的網友,然后居然在網上發現了那位替女兒作雙語養育網頁的爸爸!

  這下子,一直覺得有點“孤獨”的雙語養育,除了郵件組,更有了自己親密的同盟軍,大家互相排憂解難,分享雙語養育中的點滴快樂和不快樂,在相互的鼓勵聲中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先聽懂句子再知道單詞

  早在下決心對軒兒說英語之初,就知道這是件耗時長,見效卻不在眼前的事情,于是時時提醒自己要“只求耕耘,不問收獲”,提醒自己要時時提防內心深處那常常要泛上來的虛榮心,提醒自己隨時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這樣實際“處心積慮”表面卻“嘻嘻哈哈”地哼著小調做著游戲,不放過機會找話題兒喋喋不休明知故問的“攻勢”下,做媽的發現,軒兒的英語聽力很快就達到了跟自己認知水平相當的范圍。用英語問他什么,他都會很準確地用中文回答出來。

  以做媽的不張揚的本性,還沒有勇氣在公眾場合用英語和孩子大聲地交談而招來眼球。不過,在小圈子里,軒兒的英語水平卻常成為一個話題。于是,開始有人試軒兒,這個英語怎么說,那個英語怎么說?

  試的結果,連做媽的都大吃一驚,那些他聽得懂的話,指得出的物品名,卻如何也不能從他口里說出來。

  這簡直是太FRUSTRATING了!他甚至連WHAT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明明知道這樣只聽不說的雙語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心里的失落仍舊揮之不去。最后,一邊慰籍自己“只求耕耘”,一邊仍舊繼續著。

  終于有一天,軒兒開始對句子里的詞感興趣,常挑了一個詞問我是什么意思。后來開始斷斷續續地說一些“YES,NO,OK”以外的英文。

  當然,每天晚上必讀的英語睡前故事,也漸漸成為我們用英語交談的話題,在讀一個故事的幾天,他會模仿里面的句式來跟我開玩笑。后來,他主動用英語說話的時候雖然仍是極少,但卻開始出現,這一點點的進步,也令做媽的開心不已。

  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文化,從中汲取不同的文化營養

  母語非英語,卻要用這非母語的第二語言作為養育孩子的語言之一,這件事本身對于父母的英語程度就是一個挑戰。

  于是,尋找雙語(英語)資源,成為陪著兒子講英語講中文以外的另一件重要事情之一。

  在日常用語方面,除了平時“積累”加“勤學好問”,還得到雙語養育郵件組一位美國母親的幫助,熱心的她征集了有關問題后,整理了一份美國家庭的日常養育用語。

  幸虧有互聯網。搜索到的英文童謠詩歌兒歌,漸漸地充盈了我的文件夾爬上了我們的書架。像所有幼孩一樣,軒兒對歌謠也是一聽鐘情,也長了不少知識。而眾多的英文歌謠,也是做親子游戲的好素材。

  還有英文故事、音像作品,最初是《GOGO英語》、《DISNEY MAGIC ENGLISH》,還有原版的英文卡通片。后來,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國外兒童網站,帶著軒兒一起逛一起玩,聽故事,做游戲,那個樂!

  養育孩子的快樂,是作了母親后最深切的體驗。而雙語養育,則豐富了這種體驗。臨睡,媽媽要和孩子SNUGGLE UP,一起讀BEDTIME STORY,媽媽上電腦了,軒兒說,媽媽給我一個HUG,給我兩個KISS。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文化,從中汲取不同的文化營養。我想,所謂雙語養育,著重點仍舊應該放在“養育”兩字上。軒兒的許多品德概念如分享、輪流、友情、親情、幫助他人等,都來自于這些雙語讀物。另外,這種養育方式給他帶來的快樂,也豐富了他的童年生活。我希望我的軒兒,今后能因為受到了不同文化的滋養,也具有博大寬容的胸懷,給他一顆寬闊的心,一雙望得遠的眼。

  媽媽知道,語言是根植在內心的東西,不是浮在嘴唇上的聲音,那種叫做英語的語言,在軒兒的內心,已經播下了種子,我會繼續引導他去靠近助長成長的陽光和水分,繼續如期待他身心成長一樣地期待著這顆承載著文化的語言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文/軒兒媽)

  附軒兒一日寫真(節選)

  2001/Sep 3

  早晨在媽媽的Wake up! Good morning聲中起床。背景音樂:Wee Sing,今天放的是第四本,好多群體游戲,媽媽一邊跟著唱,心里一邊渴望著軒兒在雙語的進程中有幾個伴。Wee Sing里的歌曲曲調有許多重復,只是變幻了歌詞,真叫五音不全的媽媽松下一口氣。

  媽媽叫軒兒Go brush your teeth, wash your face, go pee pee等,一邊唱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等,“媽媽幫我!”每天早上起床后,軒兒總有點撒嬌的樣子,會做的事情也非要媽媽幫忙(大概是沒睡醒吧?)。接下來就要get dressed了。

  “I like your red T shirt."我對軒兒說,他笑笑,很滿意的樣子。“我要穿有口袋的褲子!”口袋可以裝一些小玩具呀,軒兒這段時間最愛穿有口袋的褲子了。我滿足了他:“Look, here are the pockets”。

  “Pick up your school bag. Are you ready? Let us go!”軒兒說著“yes”,跟我一起下樓。我們一邊Go downstairs,一邊數著“one、two、three......”軒兒現在已能數到twenty了,心情好的時候,會把有關數字的英文歌謠說下來。

  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1、你的外語水平:有相當的外語基礎,能夠自如地運用。
  2、你的經濟條件:沒有很高的要求,但要求你能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3、你要做的事:跟孩子說英文的過程,更是作媽的我不斷自我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絕對不是輕描淡寫的簡單程序,需要決心、耐心、愛心以及平常心的平臺去支撐。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志同道合、有著相當年齡的父母,大家組成一個英語聯盟!孩子就可能會開口說更多的英語了。

  B類家庭學外語:

  父母有相應的外語水平,喜歡給孩子隨機創造雙語環境。如果對自己的口語不是很有信心,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出場人:
  當當媽,海外留學歸來,有很好的外語水平,但工作非常忙。
  當當,5歲半,從小聽各種語言,目前能運用英文。


  隨時隨地創造雙語環境

  孩子幾歲外語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將來學幾門語言,對于我都不重要。只要給他一個多語的環境,他自然懂得去吸收。自己能用開放、平和的心態對待語言,也會用這種心態對待其他的事情,而這是語言給孩子的最大益處。

  當當媽的外語水平非常好可是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沒有那么多時間和機會跟孩子說英文。不過她很隨機地給孩子創造雙語甚至多語環境,效果也很好。她說,如果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口語不是很有信心,就可以用她的這種方法。

  讓孩子聽各種語言。讓他孩子知道他身處世界多元文化之中,學會用開放、平和的心態對待語言。

  在當當還沒出生的時候,當當媽就接觸了很多關于語言學方面的東西,其中說到不同語言運用不同的發音器官,所以耳朵辨音的發育也是不一樣的。有些語言里的一些音,如果從小沒有聽過,到了成年就已經聽不出來了。因為你沒聽過也沒用過那個部位來發音,所以你也很難說出來。

  了解到應該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聽各種各樣的語言。當當一出生,媽媽就開始給他聽的環境。當當媽向各個國家的朋友要一些他們國家的母語歌曲,有韓國的、俄語、法語、阿拉伯語等,經常放給孩子聽一聽。當當很小的時候,媽媽把他放在小籃子里面,他半躺在廚房的桌上,媽媽做飯、吃飯、學習的時候,總是在給他聽這些歌。記得他七、八個月的時候,媽媽給他放一首西班牙語的歌曲,每次聽到他都會笑。像游戲一樣,媽媽讓當當了解到:自己生活在在一個多語的環境里面,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里面。慢慢地,他更會了解到其他人有另外的生活方式和另外的文化。媽媽不是要當當馬上會什么,而是相信他有主動吸收的能力。

  因為當當是在美國出生的,周圍都在說英文,媽媽那個時候很擔心他的中文,所以一個人在家帶他的時候,媽媽就說中文。每次出國當當媽會買來各個國家的故事書和磁帶,雖然自己也聽不懂、看不懂,但孩子卻從中了解到有各種很好玩的文字。

  研究人類學的當當媽主張,小孩的語言環境應該是越復雜越好,而不是越簡單越好。語言是人類的文化遺產,包括方言。

  不到半歲,當當就和媽媽爸爸回到了國內。

  帶當當的保姆是四川人,開始保姆很緊張,害怕自己的口音影響孩子。當當媽告訴她沒有關系,還鼓勵她教孩子四川的童謠。方言不同的發音部位對孩子的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語言不僅僅是個工具,多接觸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對孩子的心胸、視野都會有很好的影響。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人生態度。能讓孩子更寬容,對其他的語言、其他的文化,都容易親近。

  如果能用比較開放、平和的心態對待語言,也會用同樣的心態對待其他事情,而這是當當媽最希望給孩子的。

  每天讀書是必修課。利用媒介隨機給孩子創造一個純正的英語環境。

  現在當當主要說中文和英文。他出生前后,媽媽在網上買了很多兒童歌曲磁帶。這些幼兒歌曲特別豐富,而且非常有趣。有爵士味的、有歌劇味的,各種音樂風格結合,有的是手指謠、有的是身體的游戲,有時快有時慢。孩子特別小的時候是通過身體來學習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就用全身和音樂和外語交融。

  到了指圖認物的階段,媽媽就根據發音是否容易來選擇語言,比如漢語的燈發音比較簡單,就用漢語教他,但月亮英文比較簡單就用英文,就這樣用中英文結合的方式教當當認物。媽媽并不擔心當當會把兩種語言弄混。當當剛開始說話的時候,也是中英文結合著說。后來,媽媽利用買來的書給他編故事,慢慢地,他就會很多詞了。

  大一些的時候,媽媽堅持給他講英文故事書,因為書都是圖畫書,他可以通過圖畫理解媽媽的語言。這樣的閱讀,每天最少要半個小時。

  當當的幼兒園離家比較遠,每天路上的時間比較長,堵車最嚴重時候,兩個小時都在車里。媽媽就利用這個時間給當當念書講故事,有時候,一路上可以讀上3、4本。讀書有一個很好的效果,就是奠定的基礎很好,他知識很多,記住的詞匯也很多,語感也很好。在幼兒園里當當更能接受用英文講故事。

  媽媽比較強調的是堅持讓當當有一個外語環境。每天差不多有2個小時接觸英文。他聽的歌、玩的軟件都是英文的,幼兒園里也有外教上的英語課,游戲的時候,也會完全用英文。每天當當還有半小時電視時間。有時媽媽陪著他看,這樣可以互動。比如看到某個片斷,你哈哈大笑,他也會覺得有意思。有時候說得快的,他聽得不一定清楚,媽媽慢慢地重復一句。晚上他經常聽著英文童謠就睡了,聽著聽著就會背了。

  孩子的聽力是驚人的。看一些國外的錄像帶,孩子就會準確地發出比媽媽更到位的發音。不同的外教到幼兒園來,他都能聽得出來他們的不同。

  給孩子一個多語言環境,讓他對學語言很有興趣,就足夠了。這樣你不會擔心他有退步。

  要讓孩子經常接觸多種語言,也要讓孩子有機會去用他,他才會覺得有動力。當當最初雖然一直在接觸英語,但他沒有爆發的熱情。后來媽媽帶他去美國,他突然覺得英語很有用,在游樂場里,他大聲用漢語和人家講“我要過去!”別人聽不懂,當他后來講excuse me,大家讓路了。他突然有了動力,回來以后,就要求看碟,不斷地看,還常常自問自答。

  慢慢的,高峰過去了。但媽媽念書依然如故。

  另一次,當當去奶奶家一個半月,完全離開了英語環境,回來以后對媽媽用英文講故事非常排斥。媽媽就從單獨的單詞開始講故事,漸漸回到句子。

  對此當當媽說,他的內在的、精神方面的東西是我最關心的。出現這種情況也不用非常擔心。孩子的腦力是有限的,他在某個時期有退步,在其他方面一定有進步。做父母要權衡,你愿意付出什么代價,如果他很快樂,在其他方面有進步,在這個方面退步也沒有關系。

  媽媽媽還是強調,別剝奪你能夠給孩子的雙語環境。你總準備一個環境在這里。不做特別刻意的要求。你會發現,完全不同的場合,故事里的語言就被他運用到生活中來了。

  當當現在對語言很敏感。媽媽相信他到了一個英語很強勢的環境,馬上就會適應。

  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1、你的外語水平:有相當的外語基礎,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可以先聽先學。
  2、你的物質準備:如果不能帶孩子出國,應該準備一些原文的書籍、錄音帶和影碟。
  3、你要做的事:有平和的心態,認識到學外語的實質。也要很堅持,每天,一定要每天都給孩子一定時間的語言環境。

  C類家庭學語言:

  父母的條件:外文水平不高,沒有帶孩子去國外生活的機會。
  期望:依然想帶一個會外語、有國際視野的的孩子。


  不是學英文,而是用英文

  5歲的臺灣小朋友多多這樣告訴大家,“英文是用的,不是學的。”他說這是他學英文的秘密。

  一本暢銷書《我5歲,我的英文比你行!》給了很多父母親教孩子外語的信心。因為來自臺灣的多多從4歲開始學英文,父母的英語水平不高,爸爸甚至不愿開口講英文。他們沒有去過國外,卻也和孩子一起創造了自己的“美語生活家園”。用游戲的方式輕輕松松讓多多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英文。

  現在,多多5歲了。一年多的時間,多多已經有了幾千單詞聽說讀寫的實力,能隨心所欲地使用他學過的單詞。

  那么多多到底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在學英文?他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嗎?

  我們找到了幾位讀過這本書的爸爸媽媽,聽聽他們的說法。

  接觸外語,輕松自然的方法最好

  在使館工作的順順媽告訴我們:她覺得《我5歲,我的英文比你行!》中介紹的多多接觸英文的過程是最好的,很自然。多多最初是從“認招牌”、“猜商店”、“看車牌”、“記圖像”開始的。每天和媽媽去幼兒園或者外出,媽媽就這樣教會他所有的字母。4歲的時候,多多進幼兒園,才聽說原來這些就是26個字母,還有順序的。爾后,他突然發現一切都很簡單,這些字母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個的單詞,幾個單詞中間有小空空,就是一句話了。多多就這樣以樂觀的心態接受了英文學習的開始。

  你的外語不夠好,怕什么,讓孩子教你呀!

  多多媽媽讓孩子教她的辦法很聰明,當她發現多多對英文感興趣,就抓住時機,告訴多多一定要學好英文,告訴他媽媽還等著多多來教呢!這樣孩子有了成就感,自然就更有興趣。多多媽說,你給孩子一點空間,他會做秀給你看到無限的可能。

  作為大學老師的月亮媽媽說:孩子還小,學到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感興趣。她覺得多多媽媽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用這種快樂的方式,開啟了孩子學英文、用英文的興趣。另外,媽媽肯像個孩子一樣保持一種求知的心態,作為孩子學習的伙伴一起來互相勉勵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個非英文的語言環境里,要讓孩子堅持下去,家長真的需要有智慧的眼睛、快樂的心,長期地、不斷地發現使用英文的新樂趣,創造新的交流需要。否則,每天工作以外再給自己增加這樣的負擔,就很難持之以恒。

  于是多多成了全家人練習英文的小老師,媽媽跟上了多多的腳步,一起進步。小姨媽常常和多多用英文做對話游戲,外婆也經常請教他。就連從來不肯說英語的爸爸,也不再因為兒子和媽媽在公共場所說英文,感到不自在,甚至自己也偶爾說一點。

  快樂最重要,在游戲中學習真是聰明!

  一位叫周燕的媽媽說:快樂是孩子最應該得到的。她喜歡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的方式,她和女兒也經常像多多和媽媽一樣,在自己制造的語言環境里,用夸張的語調、用都能懂得語言來交流溝通和玩耍。游戲讓她們誰也不會羞于張口。她們在使用有用的語言,真正說著“有用的話”。就像多多和媽媽說的那樣:問別人在哪里學英文,不如問自己在哪里用英文。

  多多和媽媽每次的學習都是生活、游戲的開始:起床、吃飯,冰箱、浴室、客廳、臥室里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教具,愛吃的所有東西、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和自己感興趣的對話都無意中進入了他的英文寶盒。生活里喜歡算賬了,就學會了所有的數字。到商場里,喜歡的東西先學會英文表達成了一種樂趣。多多還跟電視里的演員打招呼、講話。制造DIY互動電視,這樣你就多了好多外國朋友,說英文一點也不寂寞。

  多多媽媽發現課本里的內容和生活非常接近,于是每天利用一點時間和多多做游戲,扮演角色、做英文對話。根本不用天天拿出書來又念又背的。多多寫的習慣源自家里新買的傳真機,每天用英文和姨媽傳真聯絡,真是有趣!后來就有了自己的小本本,養成記錄想學的詞的習慣。

  有恒心持續做那個“用英文的人”

  身為翻譯的大桃爸爸認為:學語言如果有環境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如果沒有環境就是一個重復的過程。而第二個過程太艱苦,也太枯燥了。關鍵是你要給孩子一個長期的語言環境。

  理智的爸爸更同意多多媽媽的說法:有沒有恒心持續做那個“用英文的人”才是真正的關鍵。所以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和恒心。多多的方法是:生活中有用的詞,就先去讀,多讀就自然記下來了。經過使用來幫助記憶,忘記了沒有關系,下次用到了再記就好了。平時多聽外國電影的發音,可以習慣每個人的不同聲調。開始聽不懂不要著急,聽只是感覺它,能學會幾個詞就很了不起了。

  多多還喜歡到幼兒園、兒童美語進階學校,和老師同學不斷地聊天。日常英文用簡單的單詞、句型,說到不會的單詞,也不停下來,用別的詞加上否定或者相近的詞,保持流暢比怕犯錯誤更重要。《我5歲,我的英文比你強!》的觀念是,任何人都是先會聽、會說,才上學、讀書識字,學英文也不能違反這個規律!從最初多多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以后,媽媽就給他找到了非常簡單的英英辭典,多多學會了主動找單詞的習慣。變成句子的過程是在中文中加入英文,再慢慢活用書本上的句子,把圖片情景再生活中重現。開口講話也并不難,只要會幾個單詞就可以在生活中應用了。平時他把閱讀當成講話,邊看邊記關鍵詞。還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寫下來,不管文法對不對,用一個短句,隨手記下一件事,一個月以后,一切就都簡單了。

  爸爸媽媽們推薦多多媽媽的快樂學習小秘訣:

  1、輕松自然,讓多多運用學到的東西當全家人的老師。
  2、爭著和多多搶雜志看、聽錄音機、查字典,養成習慣。
  3、要有開心的態度,多方嘗試,不會的話也沒什么大不了。
  4、和周圍的人一起用英文,程度高低都無所謂,馬上可以讓你增加信心。

  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1、你的外語水平:你和家里人起碼有初中、高中的英文基礎吧!足夠了!只是要改變你過去學英文的老方法,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言。
  2、你的物質準備:買一些有用的、最感興趣的書籍,原文錄音帶、影碟,送孩子去合適的外語培訓班。因為通過這些方式可以聽到純正的外語。
  3、你要具備的素質:有快樂的心態,不把外語當成一種學習的苦差事,這是你養育的一部分,就像你從來沒有母乳經驗一樣,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你和孩子一起!當然最關鍵的,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你還要有能力承受重新開始、和隨時隨地學外語的壓力。現在問問自己:你想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