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教育全是欺騙父母

  繼《哈佛女孩劉亦婷》一炮打響后,近日又有《我家笨笨上劍橋》、《輕輕松松上哈佛》、《耶魯男孩》、《牛津圓夢》等圖書陸續問世。望子成龍的父母,無不將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馬也造就出個“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來。   

  然而,“千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在一片叫好聲中,有一個5歲的青島小女孩,卻勇敢地站出來大聲說“不”。據報載,她的媽媽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熱心讀者兼身體力行者。按照劉亦婷的培養模式,這位媽媽每天捧著名著追著女兒,讀給她聽。小女孩終于忍無可忍,捂起耳朵哭喊道:“我討厭劉亦婷,我再也不想聽名著了!”原本開朗的孩子變得孤僻暴躁,最后不得不求助于醫生。喜劇變成了悲劇,好心沒得好報。青島小女孩的哭喊聲,但愿會引起千千萬萬個正在拼命培養“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的父母的反思。

  為了幫助父母們消除困惑,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家教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了自己的看法。

  趙忠心背景介紹:趙忠心,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家庭教育專家。1980年開始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工作,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社區與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家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他是我國第一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導師,中國當代家庭教育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在國內外150多家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科普文章1400多篇,撰寫和主編30多部著作,共1000多萬字。學術著作《家庭教育學》被教育部指定為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教材。

  記者(以下簡稱記):近年來“神童教育”大行其道,不少父母不惜重金加入到制造神童的行列,對孩子進行超強度的早期智力開發,意在把原本普通的孩子培養成神童。作為家庭教育專家,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的?

  趙忠心(以下簡稱趙):最近幾年不斷有人推出培養神童的所謂“方案”、“工程”、“教室”、“搖籃”等,有的吹噓“揭開了神童之謎”,也有的大言不慚地承諾“從我這里出去的,個個都是神童”。這些人好像是制造神童的魔術師,他們所開辦的培訓班、幼兒園或小學是制造神童的工廠,可以成批地生產神童,是神童批發站。其實,這些說法完全是自吹自擂,欺騙父母,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不難看出,他們編造這些教育神話完全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希望父母切莫上當。

  記:既然“神童教育”是欺騙父母,那么應該如何理解“神童”這個概念呢?

  趙:所謂“神童”,我國古代也叫“奇童”,就是指那些特別聰明的孩子。2003年,我編著了《中國神童》(一套七冊),介紹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出現的特別神奇的孩子,這些孩子可以稱為名副其實的神童。兒童中確實有極少數超常兒童,人們通常用“神童”、“奇童”來形容這些孩子。神童大約分成兩類,一類是整個的心理水平比較高,一類是在某個方面能力突出。比如有的在很小的時候就文采飛揚,能創作不朽的作品,如今孩子們經常背誦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詩就是唐朝的駱賓王7歲時寫出來的;有的很小的時候善于書法繪畫,長于水墨丹青;也有的很有智謀,比方說曹沖稱象、文彥博灌水取球、司馬光砸缸等;還有的武藝高強,比如唐朝的羅成六七歲時就敢打虎……在我看來,這才叫真正的神童。

  父母如果看一看以上這些神童的故事就會發現,今天被炒作的或被強制性智力開發出來的“神童”,最多只能稱為“在某方面比較聰明的畸形兒”而已。

  我認為,真正能稱為神童的孩子,除了人們通常所看到的“其智力發展水平大大超過同齡人,在某一方面顯示出非凡的才能”這個顯著特征以外,似乎還有我們沒有揭示出來的原因,比如大腦構造或機制上有沒有區別于常人的特殊性等,這些都給人以神秘的感覺。可以說,“神童”的“神”字有雙重含義,一是“神奇”,指的是孩子出奇聰明;二是“神秘”,這些孩子出奇的聰明的原因使人有點兒摸不透。同樣,“奇童”的“奇”字也有雙重含義,一是“稀奇”,即罕見的聰明;二是“奇怪”,不知道原因。

  記:眼下,社會上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因為人是環境(包括教育)的產物,所以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是環境和教育綜合作用的結果。‘神童’之所以具有超人的智力水平,當然也是教育的結果。”你是如何看待這種說法的?

  趙:這種說法乍聽起來似乎很科學,很有道理,其實僅僅是一種推理,沒有充分的事實根據。如果這種推理成立的話,那么,父母或教師只要能培養出一個神童,他就能培養出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的神童。然而,事實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古今中外的神童絕大多數都有兄弟姐妹,而成為神童的只有“這一個”。在同一個家庭里,沒有發現所有子女全都成為神童的記錄,更沒有聽說有什么“神童家族”、“神童世家”的事實。

  這說明神童的形成有良好環境和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機制方面的原因,后者甚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不久前國外就有報道說,科學家經過解剖發現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結構是與眾不同的。最近,我國醫學界對“國際象棋皇后”謝軍的大腦進行檢查時,也發現了同樣的跡象。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和正視這一點,不然就無法解釋“出生并且生活在同一家庭、接受同樣教育的親兄弟姐妹智力發展水平相差懸殊”這種普遍的事實。

  因此,我在這里大膽地提出一個推斷:神童是不能復制的。

  記:既然神童是不能復制的,那么,父母在對孩子的培養教育方面應該怎樣去做呢?

  趙:我是希望普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既要重視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又不要相信“教育萬能論”和“環境決定論”,無限夸大教育和環境的作用,完全否定遺傳素質的作用而對孩子進行掠奪性的智力開發。特別是希望那些在“神童教育論”的鼓動下還在盲目地做著神童夢的癡心父母,要克服浮躁心理和不切實際的幻想,破除對“神童教育”的迷信,回到現實中來。要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普通孩子,扎扎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培養教育;不要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驅使下“趕著鴨子上架”,拔苗助長;要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切切實實地做好基礎性的培養工作。在全面培養和發展的基礎上,讓孩子掌握好各種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練好基本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雖然不能被人們冠以“神童”的美名,但會有更強勁的自我發展的后勁,將來成功和成才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尾聲:哲人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豐富多彩,人生道路千變萬化,人的志向情趣更是千差萬別,幻想用一個模式來克隆出無數“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既不現實,也無必要,既違反教育規律,又扼殺孩子天性。因而,我們還是應該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的那樣:解放孩子們的手,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解放孩子們的嘴,讓他們隨意去唱去說。還孩子一個愉快幸福的童年,發展他們自由自在的天性,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們對“哈佛女孩”和“耶魯男孩”表示祝賀,對培養出“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的父母表示敬佩,但決不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去做神童夢,都去克隆一個天才的孩子,那只會使人誤入歧途,剝奪孩子本應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學學那個5歲青島女孩,大膽地對“哈佛女孩”說“不”!

  采編自:湖南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