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浪費的5%:我國約有600萬超常兒童

  楊振寧曾經在比較中美教育中說:“中國按部就班把知識給孩子,平均起來是好的,可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從中小學起,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對特別好的,占總數5%的最聰明的學生比較不利。這不利的一面,在美國卻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美國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對這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有特別才能、特別天賦的人,能夠給予極大的空間,他們可以發展。這是美國今天在學術上、在經濟發展上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很長時間以來,對中國的超常兒童教育社會上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今天,那些非同一般的“小神童”們該如何被發現,并給予特殊的培養,仍然受到社會的關注——

  何謂“超常兒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施建農教授說,超常兒童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是指在智力、才能及非智力個性方面只要有一方面超出一般兒童即在此方面超常,比如說一個孩子具有很好的美術能力、音樂能力等,這部分超常兒童的比例大約能占到10%—15%;狹義是專指智力方面,智商高于一般孩子,即有很好的數學、思維、語言能力等,這部分超常兒童大約占3%左右。另外施教授補充,最近經科學研究又提出兩種新的更寬泛的概念,一種是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另外一種是具有領導、組織管理能力。

  8月31日,筆者來到北京市第八中學,這所學校于1985年和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聯合創辦了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在教學樓里,站滿了學生家長,今天是剛剛通過超常兒童測評的新生入學的時間。

  普通兒童要通過什么樣的測評才能進入“少兒班”?該校少兒班研究室主任趙大恒老師向筆者介紹說,八中采用的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出的“多指標,多途徑,多方法的綜合評價”的方針。學生的測試年齡一般是在十歲左右,在兒童大腦天賦水平、后天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和潛力水平三個層次上進行測評。除了考查語文和數學的成績以外,還會重點考查學生在心理能力、邏輯能力、想象能力上的潛力,在這些方面要盡量排除文化背景的影響。另外,趙主任說,超常兒童的測評對體能也有一定要求,不僅是因為超常兒童的活動量大于普通兒童,而且孩子的體能也可以客觀的反映他的智商值。

  “培養超常兒童對個體和大眾都是有意義的”

  在中國,有很多超常兒童的教育培養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八中、北京育民小學、陶然幼兒園等。中科大少年班主任陳卿介紹說,科大的少年班成立將近三十年,在已畢業的900多名少年班學生中,近80%畢業當年就考取了國內外的研究生。上世紀80和90年代,全國大多數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錄取比例不過10%左右,而科大少年班考取國內外研究生的比例超過了70%,80級少年班的畢業生全部考取國內外研究生。

  超常兒童在我國占有很大的數量,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如果按照3%的比例計算,我國約有六百萬超常兒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劉正奎博士認為,超常兒童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這些孩子的成功率要高于普通兒童,這樣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其次,培養超常兒童不僅體現了對這個特殊群體的尊重,還可以透過他們的發展規律改進我們對一般兒童的教育工作,無論對于個體還是普遍都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超常培養”:集中還是分散

  筆者在陶然幼兒園了解到,這些孩子大多是從其他幼兒園轉到這里來的,而且曾經不止轉過一次園,用陳寧園長的話說“這些孩子在原來的幼兒園太愛搗亂了,老師根本就管不了,只能轉園,在原來的幼兒園,老師二十分鐘要反復講一節課的知識他們大多要五分鐘到十分鐘就能學會了,剩下的時間又不能下課,只能搗亂了,而在這里,我們會根據孩子的需要,刺激他們學習知識,這樣的環境更適合他們。”

  筆者在陶然幼兒園看到,這里的孩子生龍活虎,和每個小朋友都玩的很好,陳寧園長補充說,“對于超常兒童,要注意個性的全面發展,避免兒童智能過早的只偏于某一方面發展,重點應該放在培養他們適應社會所需的能力上,因為在智力上他們已經領先別人了。就像我們剛做的角色互換的游戲,從這個游戲中我們可以逐步的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陳寧園長說,孩子是最愿意模仿的,像這樣的活動她們還有很多,通過各種練習,提高他們的能力。

  然而可以進入專門的超常兒童培養班的孩子畢竟占少數,對于那些仍然在普通兒童中培養的超常兒童來說,施建農教授認為如果教育制度有保障的話,將這些孩子放在普通兒童群體中培養則更有利于他們成長,因為孩子的能力是在環境中得到提高的,多一個環境就會促進他們更多能力的發展,這樣才會發展更均衡。同時,超常兒童在普通群體中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只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些孩子就會很樂于幫助別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提高。

  對于很多名校內所設的實驗班,施教授認為,盡管這些學生也很聰明,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稱為超常兒童,并且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學校的學生來源并不是根據一種評測超常兒童的科學方法得到的。另外,兩者的辦學目的也不一樣,前者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升學率,而后者是為了給超常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所以說,這兩者不是一個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陶然幼兒園,筆者看到,在孩子的活動室,到處都是他們親手畫的畫,還有自己拼的玩具和模型,幼兒園的張老師介紹說,這些模型都是孩子通過游戲制作出來的,老師會給他們發材料,讓他們合作完成某一項工作,這樣既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還可以在合作中培養他們互相幫助的品德。

  陳寧園長說,這種教學模式叫分組學習,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影響。幼兒園的老師向筆者介紹,在幼兒園,孩子們更多的是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教師要通過活動的方式達到上課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課題設置一些活動,這樣,孩子既有了經驗,也學到了知識。這是一種叫做充實增益活動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專門針對超常兒童的。

  陳寧園長認為,當孩子通過活動形成良好的習慣時,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八中少兒班,學生上課時也非常活躍。老師在上面講課經常會有同學大聲喊“老師,您講錯了!”接著就是同學和老師之間的討論。趙主任說:“老師在上課時要運用多種手段去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說,老師會讓他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等,一定要讓孩子有興趣去學,這些孩子大都個性很強,如果他不想學就一定會想辦法搗亂,對這些孩子來說,興趣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少兒班的學生要在四年內完成八年的課程,所以老師在授課時會打破這種初中高中的界限,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對此老師有專門的教學模式:“加速式學習”。趙主任認為,老師上課一定要掌握好節奏,有張有弛,比如說,把握好易難點的分散,讓孩子時刻有成就感,這樣他們也就喜歡學習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我國的超常兒童教育還處于萌芽階段,且對超常兒童的培養還沒有正式的法律規定。而在美國、加拿大、以色列、俄羅斯等國,相關法律制度與規章上都有針對超常兒童的專門規定。趙主任說:“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印度對于超常兒童的培養方法,在印度,天才管理機構叫做‘新黎明學校組織機構’,隸屬于人力資源部。學生一切生活費用都由中央政府負擔。1985年印度首次開辦兩所天才兒童學校,此后,學校逐年增加。印度有500多個區,除了泰米爾納杜邦外,每個區都有一所這樣的天才兒童學校。印度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兒童占了青少年的大多數,不管家庭社會地位,保證農村天才兒童像城市兒童一樣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實現教育公平,這是印度政府開展天才兒童項目的初衷。天才學校對學生的選拔十分嚴格,每年2月在印度全國統一進行兩小時的考試,考試內容分為三部分,心理能力測試占60%,語言占20%,算術占20%。”

  超常教育改革應引起重視

  趙主任認為,教育公平的真正含義是根據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素質去促進他們的最佳發展,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所以教育應該給每個人均等的機會,不應該強迫他們去發展他們沒有的能力。對于社會上有人認為超常兒童教育可能會培養出一些“低能”兒童,趙主任反駁說:“會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超常兒童教育的本質是‘因材施教’,包括‘傷仲永’,還有魏永康退學、寧鉑出家,都是因為沒能尊重這些人本身的意愿”。

  趙主任對現存的教育制度還提出了幾點自己的建議:首先希望超常兒童教育能夠引起有關行政機關的關注,對正在實行超常兒童教育的國家進行實地考察。對超常兒童的教育實施正確的引導和宣傳;其次,超常兒童作為和一般兒童有別的一個群體,最好有法律保障這些兒童的受教育權,這樣執行起來就會有法可依。

  其次,超常兒童研究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接的科學領域,他建議有更多的學者能夠對這門學科進行深入的研究,畢竟目前我國只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超常兒童,研究力度遠遠小于發達國家。

  另外,趙主任認為社會上一些以贏利為目的,打著超常兒童教育的幌子的辦學機構,應受到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