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才兒童

   在小學考個“雙百”或是門門90多分,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并不困難。“大撥轟”式的教學內容讓多數孩子將就“糊口”。

  欽欽:兩歲就能背誦幾十首詩詞,可以獨自一人看一天小人書,對有趣的事特別動心。四歲已完全掌握了正負數,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進入超常班,14歲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

  在北京8中和育民小學,像欽欽這樣被人認為是“神童”、“早惠兒”、“天才”的絕頂聰明的孩子還有許多,但教育界的學者們更愿意稱這些孩子叫“超常兒”。他們是一群10—14歲的充滿神奇與個性的群體,以超常智力的名義接受“超常班”教育。超常教育提出自己的概念就是“讓孩子的大腦吃飽”。

  究竟什么樣的孩子屬于超常兒童?記者昨天走訪了北京華清軟IEQ心理素質培訓中心。

  中心孫慶君博士是一位多年研究超常教育的專家,他說:“超常兒童是存在的。現在尋找超常兒童的主要辦法是做智力測試,通過測試,智商在125以上的孩子通常被叫做超智商兒童,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0,北京發現過智商超過140的孩子。此外,有些超常兒童或許在智力測驗中沒有杰出的表現,而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如音樂、繪畫等。還有人把創造性也作為衡量標準之一。記憶力好,想象力豐富是超常兒童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