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活動力及敏捷度

  二十一世紀為腦力開發的時代,在今日,為人父母者無不為以培養高人一等的子女而努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真是天下父母心,因此,從寶寶一出生爸媽就想盡辦法要幫助孩子成長。然而,您可知道看似只為游戲的玩具,也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嗎? 

  寶寶借玩具認知外界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經神科主治醫師郭云鼎指出,以丹佛氏發展的評量中,將孩童的生長發展分為粗動作發展、細動作發展、語言發展、以及社會互動性發展等。

  基本而言,無論那一種發展,從中都可發現,幼兒的發展是一連貫性,隨著不同的時期身體發育,寶寶們求知欲望也會不斷升高。 

  一般來說,在幼兒兩個月大時,便開始會用聲音與父母游玩;寶寶四個月大時,便會翻身,用手去捉物品,并把物品放在口腔中咬,不僅對自我個體成熟感到興趣,對外界各個事物更是樂此不彼。 只不過,兒童的智力發展并不是自然形成的。郭云鼎醫師說,早在一九七○年代,一些科學家就觀察出,玩具是幼兒學習對外界認知的主要來源。

  他們認為玩具可提供不同的物體感官刺激,也可表達寶寶心中所要表達的意念。這些科學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商除了遺傳性智商外,后天智商則是占著一個重要地位;專家更指出,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在三歲以前,是主要的黃金時期。 

  寶寶是個大探險家

  幼兒們由于天性及好奇心的驅使,更加劇了他們對不同事物的探索,而玩具就是寶寶們對世界認識的媒介之一。幼兒也可借由玩具,與同儕之間或年齡相近者分享他們對玩具的興趣,進而增加寶寶們對認知性及社會化的發展。因此,幼兒的成長發展與玩具游戲之間,產生了一些密不可分的關系。 

  郭云鼎醫師進一步表示,幼兒,尤其是零到兩歲間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位冒險家與創造家,在他們成長的初期也是探索期,他們對任何的物品,都會有簡單的摸索,例如用手觸摸或直接放入口中,特別是對形狀的異同,色彩的明亮,質感的不同等物品,特別感興趣。所以在寶寶成長早期,爸媽應該給予他們一些能多增加不同觸感的玩具,或者不同形狀的物品,都可幫忙寶寶發展。 

  利用玩具或游戲增加活動力的兩個階段

  提到玩具或游戲,當然得依孩子的年齡、興趣與能力來選擇,例如三歲以下的寶寶,爸媽應盡量選購沒有小配件、重量較輕、沒有尖銳的角或邊的玩具,更重要的是無毒的材質,方能避免寶寶不小心吞食或碰觸嘴巴時中毒。

  板橋實和聯合診所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曾建信指出,一歲以下的寶寶,若利用玩具或游戲增加活動力與靈巧度,基本上也分為兩個階段:

  0~6個月-從觀察到觸摸

  曾建信治療師表示,寶寶在三個月大時,多半能在俯臥姿勢下抬頭,因此在這個階段里,爸媽宜多提供寶寶在俯臥姿勢下搜索環境的機會,并且平時可多改變寶寶床的位置,以提供觀察環境的學習。 六個月大的寶寶,多數已經可以平坐,而且頭部也能穩定不后垂,此時則可提供不同方位的聲源刺激。

  另外,寶寶也有伸手拿東西的欲望與能力,父母可運用餅干等食物,來吸引嬰幼們伸手去觸拿,也可以將一些物品如套圈圈等玩具,放置于寶寶的身體兩側,讓他們以左右交替拿取,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寶寶身體穩定度,還可協助他們學習重心位置的轉換。 

  6~12個月-自我認知與肌肉張力

  進入6至12個月階段的寶寶,此時父母應多鼓勵他們爬行,以增加寶寶身體兩側的協調能力,并且幫助寶寶原始反射的整合。曾建信治療師說,爸媽可以和小寶寶玩照鏡子的游戲,以利孩子們對自我身體的觀察及認知。此外,大人可利用滑板,讓小寶寶趴在上面,幫他們左右搖晃或前后推動,增加孩童們的肌肉張力。

  總之,寶寶對于生活事物總是充滿廣泛性的好奇心,但礙于年齡、能力的限制,無法以大人的方式探索世界,而玩具與游戲正是他們對社會行為認識的實驗和過程;對寶寶而言,有玩具與游戲相伴的童年,是相當重要且幸福的。

  當然,寶寶在玩具或游戲世界里,所模仿、體驗、感受到的各種生活經驗,或多或少有一些挫折與失敗,但也同時擁有探索成功機會與快樂泉源,因此,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吝于每天撥出些許時間陪孩子玩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