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首個水中分娩嬰兒誕生

  華中首個水中分娩嬰兒誕生小名叫“菲菲”


  東方網7月18日消息:昨日14時20分,省婦幼保健院水中分娩產房傳來一陣嬰兒啼哭聲。該院產科主任肖梅宣布,華中地區首例水中分娩嬰兒在漢誕生,這名女嬰,體長49厘米,體重2.82千克,母女平安。


  入池50分鐘嬰兒順利降生


  產婦吳睿,30歲,她和丈夫李先生都是武漢本地人。夫妻倆得知水中分娩對母親和寶寶都有益,在醫生建議下,決定“嘗鮮”。


  為不影響產婦分娩,記者通過視頻觀看了整個過程。


  昨日13時30分,吳睿進入分娩池。產池內緩慢注入的熱水,逐漸淹沒吳睿胸線以下部位。在助產士協助下,吳睿自主調整著體位。用鼻子吸氣,用嘴出氣,吳睿配合有節奏地呼吸用力,雙眼緊閉,臉上顯出努力的表情。產池外,丈夫李先生也皺緊眉頭,不停在妻子耳后說著“加油”,安撫妻子。


  半小時后,分娩進入第二產程,吳睿開始屏氣用力。14時19分,嬰兒頭部露出,護士用手托住她的腰部和寶寶頭部,以防寶寶脫離母體過快對母親造成傷害。14時20分,寶寶整個脫離母體,護士迅速把寶寶托出水面,放到一旁的產床上,輕輕拍打寶寶的腳底,一陣洪亮的啼哭傳出。產房內的家屬和醫護人員笑聲一片。


  產婦產后自己走上產床


  寶寶降生后,吳睿在護士的幫助下走出產池,自己走上了產床,接受產后護理。


  這是吳睿第一次生孩子,整個分娩過程持續約50分鐘,她看上去并不十分虛弱。和寶寶一起躺在產床上,她一臉幸福,說話中氣十足。


  “開始很疼,進入水池后就好了。”吳睿說,孩子出來后,覺得輕松很多。“5斤6兩,看我的寶寶多漂亮。”


  丈夫李先生目不轉睛地看著妻子和寶寶,對吳睿說:“老婆你辛苦了。”他告訴記者,妻子生產時,他緊張得全身都被汗透。現在孩子順利降生,覺得自己肩上的膽子重了。


  夫妻倆透露,寶寶的小名叫“菲菲”,大名還沒想好。


  分娩過程未使用鎮痛藥物


  護士長譚志華介紹,吳睿上午感到產前疼痛,9時15分入院,到14時20分分娩結束,整個過程沒有服用鎮痛藥物,比預期要順利。


  她介紹,在水中分娩,熱水可使人體內分泌出鎮痛物質,再加上水能夠潤滑產道,可減輕疼痛。


  產婦在分娩池中可自由選擇體位,躺著、蹲著、趴著都可以。嬰兒生出后瞬間肺部沒有張開,只要在1分鐘內離開分娩水,不會受到傷害。


  專家釋疑:寶寶剛生下來還不能游泳


  都說嬰兒生下來就有游泳的本能,為什么水中分娩沒有看到如此景象?帶著疑問,記者請教省婦幼產科副主任孫國強。


  孫國強介紹,嬰兒脫離母體的瞬間,肺部沒有張開,還不能呼吸,這個過程大約持續1分鐘,必須迅速把嬰兒從水中取出,以防嗆水窒息。


  華中首例水中分娩嬰兒,幾乎是在脫離母體瞬間就被從水中取出,孫國強稱,這與分娩池水的深度有關。


  產婦吳睿選擇坐姿,水深約在腹部,因此嬰兒在水中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


  至于有些人以為,嬰兒一生下來就依靠本能在水中游泳。孫國強說,這完全是誤解。一般新生兒在出生后的第二天,適應外部環境后,才能依靠本能在水中游泳。


  目前,很多醫院都開設有新生兒游泳項目,經過一至兩天的適應,嬰兒肺部完全張開,可自主呼吸,這時候給寶寶戴上游泳圈,寶寶就能自己在水中游泳了。在水中運動,既能幫助消化,水的包容性又可使寶寶有安全感,有利于親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