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發熱性疾病大掃描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也伺機而動,孩子的呼吸道首當其沖被侵害,感冒、咽炎、扁桃腺炎以及出疹性傳染病紛至沓來,成為受害的“重災區”。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懂得一些相關知識,以便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哦!


  Ⅰ  感冒


  癥狀:多為低燒,初期有咽干、咽癢、咽痛或灼熱感,數小時后出現打噴嚏、鼻塞、流清涕,以及輕微咳嗽、身體酸痛等不適。部分病兒可有腹痛,又稱為腹痛型感冒。


  危害:可能成為咽炎、扁桃腺炎、頜下淋巴結炎等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導火線。


  處理:西藥可酌服病毒唑、雙嘧達莫等抗病毒藥物,不可隨意給寶寶服用抗生素。中成藥宜在中醫大夫指導下對癥選用,如小兒解表顆粒、小兒清解沖劑、小兒清解沖劑、小兒咽扁沖劑等;若連用2~3天癥狀不減或加重者,應及時看醫生。


  預防:綜合預防,如居室通風、勤洗手、多到室外活動、出汗后要及時擦干并換內衣、家人得了感冒盡量避開孩子等。反復感冒的寶寶可接種相關疫苗。


  Ⅱ  咽炎


  癥狀:輕者低燒、咽部干癢、灼熱、吞咽時疼痛;重者寒戰、高燒、頭痛、食差、便秘、口渴,或惡心、嘔吐。咽部呈彌漫性充血、腫脹,腭弓、懸雍垂可出現水腫,咽后壁淋巴濾泡紅腫,化膿者在濾泡中央出現黃白色小點。下頜淋巴結腫大,伴有壓痛。


  危害:可能引發風濕熱、腎炎等疾患。


  處理:病毒感染者可選用嗎啉雙呱、金剛胺、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細菌感染者可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另外,酌情含服溶菌酶片、杜滅芬喉片、碘含片、六神丸等。也可用用復方硼砂液、洗必泰漱口液、溫淡鹽水含漱,或用抗生素霧化吸入。


  預防:同感冒。


  Ⅲ  急性扁桃腺炎


  癥狀:急性扁桃腺炎起病急,有寒戰、高燒、吞咽困難、頭痛、頸部淋巴結腫大、扁桃腺紅腫且有觸痛感。若炎癥1年中發作4次以上,則屬于慢性扁桃腺炎,表現為咽干,有堵塞感,分泌物黏稠而不易咳出,扁桃腺肥大、充血或可見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


  危害:除易殃及周圍器官發炎,如咽炎、喉炎、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炎、鼻竇炎、頜下淋巴結炎外,還有引發風濕熱、皮膚病、心肌炎、腎炎、哮喘、糖尿病等疾患之虞。


  處理:急性扁桃腺炎須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或靜滴,如阿莫西林、頭孢類等;局部酌服含片。慢性扁桃腺炎反復發作可考慮手術切除病灶。


  預防:同感冒。


  Ⅳ  頜下淋巴結炎


  癥狀:來自鼻、咽、扁桃腺、牙齦等處感染灶的細菌,經淋巴管侵入頜下淋巴結而發炎。急性期表現為發燒,食差,乏力,頜下腫脹、疼痛,皮膚發紅、發熱。慢性期表現為局部淋巴結腫大,微痛或不痛,可以活動,無全身癥狀。


  危害:急性炎癥可引起頜下區彌漫性蜂窩組織炎,重者可導致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處理:酌情給予抗菌藥物口服或注射,局部可用物理療法(如熱敷、超短波等),已化膿者須及時切開排膿。慢性淋巴結炎一般不需治療,但反復急性發作者,應尋找病灶,予以清除。


  預防:增強體質,加強鍛煉,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與牙病,消除炎癥來源。


  Ⅴ  幼兒急疹


  癥狀:突發高燒(體溫高達39℃~40℃),食欲稍有減低,持續3~5天后體溫驟降,精神好轉,疹子“閃亮登場”,即“燒退疹出”——此特點是與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紅熱)的最大區別。疹子先見于頸部及軀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較多(鼻頰、膝下及腳掌等處一般沒有),大小如粟粒,淡紅似玫瑰(又稱嬰兒玫瑰疹),多在24小時之內出齊,持續1~2天后消退,不留痕跡。


  危害:高燒可能引發抽搐。


  處理:休息,多喂白開水或菜湯、果汁。高燒時用物理方法(如溫水擦浴)或藥物(如撲熱息痛)降溫。可適當應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板藍根沖劑、清解合劑或抗病毒口服液等。


  預防: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避免與病孩接觸,密切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時間為2周。


  Ⅵ  水痘


  癥狀:起病較急,發燒、頭痛、全身倦怠。發燒后24小時出疹,先發于前額,再向軀干、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斑丘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水皰,周圍紅暈明顯,水皰中央呈臍窩狀。經2~3天水皰干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若因搔抓繼發感染者,可留下輕度凹痕。由于疹子分批發生,故在同一處皮膚可同時見到丘疹、水皰和結痂。整個病程約2~3周。


  危害:易誘發水痘性肺炎、肝炎、腦炎、中耳炎、關節炎。極少數病孩的病毒可潛伏多年,成年后引起帶狀皰疹。


  處理: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細菌感染。酌情使用無環鳥苷、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肌肉注射維生素B12等。禁用激素,以免病毒擴散。


  預防:接種水痘疫苗。


  Ⅶ  風疹


  癥狀:發燒、咳嗽、乏力、胃口差、眼發紅。發熱1~2天后出疹,從面頸部開始24小時蔓延全身。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疹子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疹子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的色素痕跡。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癥狀輕,病孩飲食玩耍如常。


  危害: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炎等并發癥。


  處理:休息,飲食清淡且易消化,防止搔抓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引起細菌感染。酌情給予退燒、止咳藥物。若有并發癥須選用抗生素,必要時住院治療。


  預防:接種風疹疫苗。


  Ⅷ  猩紅熱


  癥狀:起病急,高燒(38℃甚至40℃以上),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甚至化膿。舌紅,舌乳頭紅腫如草莓,稱為“楊梅舌”。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發熱1天左右出疹,初見于腋下、頸部與腹股溝,24小時內蔓延全身。疹子為針尖大小的鮮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疹間膚色潮紅(與麻疹不同)。面頰部潮紅無疹,口周皮膚蒼白,謂之“口周蒼白圈”。腋窩、肘部、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疹子密集,顏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稱為“帕氏征”。持續6~7天后面部脫屑,軀干和手腳大片脫皮。


  危害:少數病孩可能在病后2~3周發生風濕熱、腎炎等變態反應性疾病。


  處理: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等敏感抗生素,但須注意使用前進行皮試。


  預防:猩紅熱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避免孩子與猩紅熱患者接觸。已接觸過者可用淡鹽水漱口,或用青霉素預防性注射2~3天。


  Ⅸ  肺炎


  癥狀:發燒,從低燒到高燒不等。頻繁咳嗽,氣促,口周與鼻唇溝發紫,鼻翼扇動,煩躁憋氣。精神、食欲差,或有輕度腹瀉、嘔吐等。


  危害:易引起腦炎、腦膜腦炎、心臟、肝臟損傷等并發癥。


  處理:應及時就醫,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炮菌素、羅紅霉素等。病情較重者須住院治療。


  預防:接種肺炎疫苗。


  Ⅹ  流腦


  癥狀:早期發燒、頭痛、咽痛、流鼻涕、咳嗽,很像感冒。經過幾個小時或1~2天后,皮膚與口腔黏膜、眼結膜出現出血點,出血點小的如針尖大,大則成片狀出血斑。嚴重者頸項強直、頻繁嘔吐、怕光、狂躁,甚至出現昏迷。


  危害:重癥患兒可死亡,或留下癱瘓、智力障礙等后遺癥。


  處理:及時就醫并住院治療,選用腦膜炎雙球菌敏感的抗菌藥,如磺胺類、青霉素等。


  預防:接種流腦疫苗。 


  TIPS:溫馨提醒


  文中所提及的藥物,均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爸媽不得擅自給寶寶用藥。將這些藥物一一羅列出,主要是讓爸媽對各種發熱性疾病的用藥有一個概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