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期的親子互動,對寶寶的智能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寶寶需要學會對別人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回應,比如,寶寶能對媽媽的微笑、擁抱、照顧等做出聲音、微笑或者其他的身體反應;能夠預測成人的行為,對成人發出的信號,預期自身的行為對成人產生的影響。當寶寶發出的信號能被爸媽正確回應時,寶寶對成人和世界的信賴感和安全感由此產生,智能將得到較好的發展。
互動舉例1:一來一去的表情游戲
媽媽一邊溫柔地看著寶寶,一邊微笑地對他說:“寶寶,今天開不開心啊?” 寶寶也會專注地看著媽媽,微笑。接著,媽媽對寶寶做個有趣的鬼臉,把寶寶惹得咯咯直笑,也學媽媽做鬼臉……媽媽寶寶互做鬼臉,其樂融融。
重點回放
不要小看了這個簡單的互動,寶寶從中可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因為媽媽跟我玩,所以我很開心;媽媽對我笑的時候,我也很想對媽媽笑哦;我知道媽媽一定覺得我做的鬼臉很有趣,所以才對我笑,和我一直玩。
分析
良好的互動能讓寶寶知道身邊的人不僅會很好地照顧他,還非常喜歡和他在一起,明白他的需要;寶寶因此了解到人和人之間快樂的互動不僅能讓別人開心,自己也會覺得很舒服;讓寶寶明白自己的行為舉動能影響別人的心情,對別人接下來的行為產生作用;寶寶會懂得要想收獲快樂,不僅需要自己的回應,也需要自己的付出。
竅門
身邊人關注和認可寶寶的情緒,也能讓寶寶學會照顧別人的情緒,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明白互動的意義后,能讓寶寶以后更容易結交其他小朋友,學會“分享”,掌握與人互動的竅門。
思索
在平時和寶寶不經意的互動中,我們的所作所為能讓寶寶學到什么?
互動舉例2:合適的幫助不等于包辦
寶寶正趴在地上玩耍,他想拿在他面前的小熊,可是他夠不著,媽媽想把小熊撿起來拿給寶寶,但寶寶并沒有表現出需要媽媽幫忙的樣子,所以媽媽決定等等看。寶寶又一次很努力地伸長了小手,這次差一點兒就要夠到了……這時,媽媽決定幫寶寶一個小忙,她用手輕輕推了一下小熊。寶寶終于成功拿到了玩具,他高興極了!
重點回放
媽媽完全可以直接把玩具撿起來交給寶寶,但她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停了下來,通過仔細觀察,去了解寶寶的意圖。于是,寶寶就有機會自己去發展“抓取物品”的新技能。隨后,媽媽并不是坐視寶寶的失敗袖手旁觀,而是通過貼心的幫助讓寶寶的新技能得到成功運用。
分析
待在寶寶身邊,給予適當的支持非常重要。這樣做不僅能讓寶寶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到底到達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能讓寶寶知道媽媽或爸爸隨時都會給予自己幫助,會和自己一起分享成功、面對失敗。
竅門
寶寶需要鍛煉的機會,爸媽的包辦無法促進寶寶學習新本領;同樣,完全的挫敗對寶寶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這會打擊寶寶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思索
寶寶現階段正在學習什么新本領,怎么做對寶寶來說才是恰當的支持?平時在和寶寶的玩耍中,該如何巧妙地鼓勵寶寶探索,發展他的技能呢?
互動舉例3:隨時隨地都可以對寶寶“示愛”
媽媽把剛洗完澡的寶寶從浴盆里面抱出來,一邊用一塊又柔軟又暖和的毯子把他包裹起來,一邊對他說:“寶寶,你真香,真漂亮。”寶寶依偎在媽媽懷里,心情愉悅地咿咿呀呀:洗澡實在太開心了,這一刻,媽媽只為我服務,只關注我一個人;我不僅能玩水、玩玩具,媽媽還會把我洗得干干凈凈,弄得舒舒服服,全心全意把我照顧得好好的;我知道媽媽是最愛我的,最關心我的。
重點回放
此時此景,無論是誰都會很享受寶寶的微笑和愉悅的表情吧,忍不住會用各種方法去逗寶寶開心吧,誰都會出于本能去向寶寶示愛吧。寶寶的微笑是重要的信號,它能促使成人接近,雙方都從中得到愉快。
分析
寶寶哭鬧、發脾氣的時候雖然很讓人煩惱,但也有很多的時候,讓我們好想去疼愛寶寶,讓我們覺得去養育這么一個小家伙是多么的值得。撫摸寶寶、擁抱寶寶、安慰寶寶、輕輕地搖搖寶寶、唱歌給寶寶聽,對寶寶說話等等這些平常的事,其實還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的良性刺激。爸媽對自己贊美、鼓勵的話語和充滿愛的肢體語言無不是在向寶寶傳達——“寶寶,你是獨一無二的,你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竅門
讓寶寶知道自己被重視、被人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能讓他學會怎樣去愛別人。被愛與愛人的能力是密切相關的。
思索
請充分享受親子互動的美妙時刻吧。
互動舉例4:正確回應寶寶的需求
媽媽正在喂寶寶吃米粉,而寶寶卻從媽媽的手里“搶”過勺子。這次,媽媽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從寶寶手里拿回勺子,而是停下來,看寶寶到底會怎么做。原來,寶寶想自己吃,他的動作很慢也不太協調,吃得一塌糊涂,但看得出來,他正很努力地在把食物往嘴里送。雖然寶寶自己吃得高興,但真正吃進嘴里的東西卻沒有多少,于是媽媽拿了另一把勺子在旁邊“見縫插針”,繼續喂寶寶。
重點回放
寶寶“搶”勺子的行為表達的是“我要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意思,媽媽“收到”了寶寶的信息,提供了寶寶自己吃的機會,即滿足了寶寶心理的需求——自己的事情不想假手于人是渴望獨立的標志;而自己在旁邊繼續喂,則保證了寶寶能夠吃飽。雖然吃完這頓飯,需要花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及更多的耐心,媽媽還要去收拾寶寶“亂吃一通后的殘局”,但這些都是值得的。
分析
媽媽的舉動看起來很簡單,能做到卻很不容易。這一切源自對寶寶的仔細觀察。你能真正讀懂寶寶的信號嗎?爸媽不妨從日常的瑣事中停下腳步,去仔細觀察寶寶,花時間去看寶寶在做什么,去思考寶寶行為背后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對寶寶的需求做出正確的應對。
竅門
仔細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能讓爸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養,養育寶寶并不只是保證寶寶能夠吃飽穿暖,促進寶寶身心和智能方面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當寶寶覺得自己被理解,被爸媽正確回應時,自信心也能因此建立。
思索
仔細去看寶寶在做什么,去聽寶寶在說什么,去了解寶寶探索世界的特有方式,關注寶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