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時候,因為是剖腹產,而且產程太長,所以和大人出生的時候血糖就偏低。我還處于半昏迷狀態的時候,護士抱著和大人來叫我喂奶了,感覺一個軟軟的家伙趴在我的胸前了。可是那時候奶還沒下來,和大人也不知道怎么吸,餓得哇哇的大哭,護士因為和大人血糖低,不得已給和大人喂了一些配方奶。第二天護士就不喂他配方奶了,堅持要他吸媽媽奶。這小家伙倒是很容易的就吸住了,而且是孜孜不倦的吸。晚上時候奶下來了,每隔兩個小時,護士就會抱著和大人來吵醒媽媽喂奶。現在我已經不記得當時的狀況了,只是記得我
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要起來喂奶了,開始的時候奶太少了,和大人吸得很用力,疼得媽媽呀……那時候醫院的母乳專家、大夫、護士總是來指導我怎樣有效的喂母乳,怎樣判斷寶寶是吃飽了……現在想想,專家那些都是紙上談兵,親身經歷才是最重要的。四天后出院的時候,寶寶的體重掉了10%以上,大夫說是正常,看著和大人瘦猴子一樣,真心疼得不得了。
回家的第三天,護士來家訪,順便稱寶寶體重。出院三天,寶寶體重每天只增加了20克,而剛出生的baby應該每天增加50克才正常,護士非常的nice,認為我的哺乳方式不對,手把手的教我喂。隔天護士再來看和大人,結果體重還是停滯不前,明明已經是隨時都掛在胸前在喂了,怎么就不長肉啊?護士給我母乳協會的電話,那兒提供免費的母乳教練,可是那時,根本沒有時間去顧及找教練的事。第一個星期和大人就把媽媽的乳頭吸破了, 破了皮, 每次小嘴一含上來,媽媽都得咬咬牙抗住那一刻的疼。當時想過要放棄親自喂奶,改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或者喂寶寶配方奶了,可所有的媽媽都能堅持,我為什么不能?咬緊牙關堅持著,沒幾天下來, 原來深色的乳頭徹底退了一層皮, 露出粉紅色的新肉來。和大人還是每次吸奶都要一個小時,吸完后還會哭鬧。而新手爸媽什么都不懂,上網查詢,打電話問護士:明明剛才喂過奶怎么又餓了?結果,爸媽錯誤的判斷,寶寶不是餓了,是有colic(腸絞痛,是因為新生兒消化系統尚未發展完全,肚子里有氣排不出去,就哭鬧不止),如果有colic,一般的安撫是沒有用的,只能等baby哭鬧過自己停下來。現在回想起來對和大人都是內疚,明明餓得哇哇大哭不止,爸爸媽媽還在那兒瞎折騰。寶寶哭累了,睡一會又餓醒了,反反復復。那幾天我和老公精疲力竭,都快崩潰了,一個禮拜后回醫院抽血檢查,和大人瘦得護士在他腿上都找不到血管抽,只能刺破他的腳底板抽血,想想就知道有多疼,而媽媽也只有陪著一起掉眼淚的份兒。
第二個禮拜,去見大夫做常規檢查,和大人的體重還沒恢復到他出生時候。爸媽急得不行,漸漸的意識到我的奶真的不夠寶寶吃了,外婆也一直說寶寶哭鬧是奶不足,叫我加奶粉給他吃,可是大夫還是堅持要全母乳,不要加配方奶,還說奶足夠寶寶吃的,只會越吸越多。結果我們又繼續堅持,折騰到了第三個禮拜,可體重增長還是不夠,護士終于認為我的奶水不夠寶寶吃,推薦了發奶的藥,同時讓我們嘗試給寶寶加些配方奶,直到奶夠寶寶吃為止。加喂配方奶的當天,寶寶吃飽了,一點都不哭鬧了,睡得也好多了,讓我和老公感覺到我們多么的愚蠢,寶寶居然,居然……常常沒吃飽,處于饑餓狀態。有這么蠢蠢的爹媽嗎?從那以后,每次和大人吸完媽媽的奶以后,都再給他加上些配方奶,開始了混和喂養。大概過了兩個禮拜,喂奶就逐漸變得輕松一些了。
和大人一個半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半夜只吃一次奶了。正在慶幸好日子終于要來臨了,可挑戰又來了,和大人不喝配方奶了,奶瓶一上去就吐出來,開始每天還能勉強喝上幾十毫升,漸漸的一口都不喝了。因為有了之前的教訓,怕他吃不飽,爸媽一點不敢怠慢,用盡了一切辦法要哄他多喝點配方奶,奶瓶換了好幾撥,奶粉試了好幾種,就是不吃!!!結果每次折騰個把鐘頭才喂進去幾十毫升。當時真懊惱這家伙,才這么丁點兒大就挑食了?后來吸取了其他媽媽的經驗,轉念一想,寶寶想吸媽媽的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啊,為什么我們要費勁力氣“灌”他奶粉呢,他肚子餓會找媽媽要的啊。而且他只吃母乳晚上一覺也能睡到3、4點鐘,應該是吃飽了。這么一來,就開始了寶寶的全母乳生涯。
漸漸的,寶寶的吮吸、喂奶變成一個愉快的過程, 是徹底屬于媽媽和寶寶的時間。和大人現在可是吸奶專家了,小嘴大張, 牢牢地吸住 , 一口一口深深地吮吸, 整個嘴直到下鄂都在咕嘟咕嘟,每次聽到這個聲音,我就感覺到特別的滿足,“寶貝使勁多吸奶,只要媽媽能給你的,什么都給你……”。現在和大人長大了,不會每次都吸奶吸到睡著,醒著吃奶的時候,眼睛盯住媽媽看,媽媽的臉有那么好看嗎?吸奶間隙的時候,和大人總是“啊喔啊喔”的和媽媽“說話”,那是媽媽最心疼和大人的時刻。這個小東西完全依賴于我呢, 信任我呢。這是只存在于我們之間的歡樂,寶貝你知道嗎?每次寶寶吃著奶沉沉睡去,把他放在小床上,看見他嘴角的微笑,真是給媽媽最大的禮物了。可惜現在爸爸為了不讓他養成含著奶嘴睡覺的習慣,不讓他吃奶吃到睡著,讓媽媽享受這種時刻的機會漸漸變少咯!
現在和大人的體重還是在生長曲線的50%以下徘徊,雖然我還是很執著于他的體重,可他健康活潑,鬼靈精怪,漸漸的我也就不太擔心了。最近小東西又有些厭奶,對看爸爸媽媽吃飯的興趣遠遠的大于他自己吃奶。看樣子體重又長不了了,唉,體重的煩惱!
前些天帶和大人去打預防針,照例要測量身長體重。每次帶和大人去稱體重,感覺都像考試一樣,電子稱上的數字好像就是媽媽的分數,和大人長勢好像就在這個秤上體現出來了。這次和大人4個月了,身高64cm,體重14磅,身高50%以上,體重還是不到生長曲線的50%。還好最近和大人吃奶,睡覺,精神頭都不錯,所以呢,雖然沒辦法跟肉嘟嘟的其他肥baby相比,也是圓潤可愛的啊。
和大人出生的時候體重有些輕,不過6磅7盎司(5斤9兩),后來外婆分析說是媽媽懷孕的時候和大人太愛動的緣故,每天在媽媽肚子里踢足球,能量給消耗了吧。出生后,因為爸媽的經驗不足,沒有意識到母乳不足,所以頭一周和大人的體重掉了10%還多,到了第三周體重才勉強回到出生時候的體重。之后和大人的體重就一直在生長曲線的25%左右徘徊。和大人快兩個月的時候就不吃一點配方奶了,所以媽媽一直擔心奶不夠他吃的,每次稱體重的時候更擔心得不得了,成天連哄代騙的想喂和大人吃點配方奶,誰知道和大人是一點面子不給,一嘗味道馬上吐出來,累啊,后來只好放棄,所以到現在和大人就是全母乳寶寶。LG比較沉得住氣,總是安慰我說爸爸那么瘦精精的,兒子那能長成小肥子。為了和大人吃得多點,媽媽天天湯湯水水的追奶,真夠懊惱的。肉都長媽媽身上了,現階段,減肥只是理想咯!
總結一下我的哺乳經驗吧,希望將來阿姨們能有所幫助:
1、大夫提供的信息有用,但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當時太聽大夫的話,加上自己沒經驗,怎么喂都喂不飽寶寶,精疲力竭,沒有足夠時間休息,奶量就老是上不去,寶寶吃不飽就總要吃,形成了惡性循環,媽媽寶寶都休息不好。所以,剛開始奶不夠時還是要給baby吃一些配方奶,這樣媽媽才有足夠時間休息,奶多起來以后再看情況停喂配方奶。
2、有可能的話一定要堅持自己喂奶,奶是寶寶越吸越多的,當然前提是媽媽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加上好的營養。剛開始是很辛苦,疼啊,可漸漸你就會體會到母乳喂養的甜蜜了。
3、喂母乳還是要有信心,堅持自己能喂飽寶寶,不要輕易放棄。
4、最后,再嘮叨幾句母乳喂養的好處:出門只需要帶尿片,不需要又是奶瓶又是奶粉的(這一點在加拿大可是真正體會到了,一般的公共場所好像公園了,shopping mall都有提供給媽媽的nursing room);半夜也不用爬起來沖奶粉了;不用刷奶瓶,消毒奶瓶了,這點LG可是高興壞了……最重要的是,寶寶喜歡吸媽媽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