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癥低齡化,兒童患病發現遲

  近年來,成年期心理精神障礙有低齡化傾向,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兒童抑郁癥。上周末,記者看到了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程文紅博士最近完成的青少年抑郁癥研究報告,他們在對臨床61例抑郁癥病孩和60名正常兒童進行深入訪談后發現,從有抑郁癥狀到就診,抑郁癥病孩平均被延誤17個月,最長的一例延誤達84個月,整整7年。

  成績壓力、學校人際關系、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家庭榮耀的希望……眼下的獨生子女一代,早已背負了太多超過他們年齡的壓力,被心理學家歸為都市高壓人群之一。而抑郁癥是高壓力人群最容易患的精神疾病之一。

  兒童抑郁癥表現不一樣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抑郁情緒,而以兒童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快樂”。

  程文紅說,抑郁癥孩子一般有兩種表達形式:外向型癥狀和內向型癥狀。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郁”聯系在一起;而后者則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如果不受重視,也很容易被忽略。

  處于抑郁癥早期的孩子,也會向周圍的人求助,表達自己的苦悶情緒。這次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向母親求助,約三成的孩子向父親求助,然后是同學、老師。值得關注的是,有兩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獨自承擔痛苦。深入訪談后,醫生們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們不理解我怎么辦?平時就和爸媽交流很少,他們會聽我說嗎?我跟媽媽講過,她說我不該東想西想,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如果我說出來,會讓爸爸媽媽更擔心,或者批評指責我……而心理醫生表示,求助時遇到困難,抑郁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

  過早寄宿易引發抑郁癥

  是什么引發了孩子的抑郁癥?程文紅副主任歸納說:學習壓力、與同學老師的沖突、受到批評指責、父母婚姻出現問題等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是引發兒童抑郁癥的重要原因。而孩子在童年早期遭受過多負性生活事件以及親子關系差所造成孩子的抑郁人格,也易引起孩子抑郁。

  很多抑郁癥病孩表示,自己曾經有被忽略的經歷,而這次調查顯示,兩成病孩曾經經歷過和親人(父母或其中一方)分離至少一年,一成為單親孩子或孤兒。“被忽略”引起的恐懼、焦慮和憤怒是導致兒童抑郁的重要因素。程文紅副主任說,在孩子的心靈世界里,他(她)會問自己:“爸爸媽媽為什么不來照顧我?”在等待、要求而未果之后,漸漸長大的孩子會變得很失望,并轉向攻擊自己。

  16歲女孩虹虹被送到精神衛生中心起初是因為“品行問題”。從外婆和老師口中,醫生得知虹虹“從家里拿錢,還問親戚借錢買禮物送給同學”。可深入了解之后,醫生發現虹虹其實患了抑郁癥。父母離異,媽媽總在女兒面前罵父親拋棄娘倆,虹虹一方面渴望父親回來,另一方面很自責,因為她認為“如果我夠乖夠好,爸爸就不會不要我們”。表層的品行問題下,其實是抑郁癥。

  眼下,不少工作繁忙的年輕父母讓孩子念寄宿制幼兒園。但專家提醒,不是所有的幼兒適合寄宿生活。有的父母認為,內向的孩子通過上寄宿制幼兒園可以培養其膽大、外向的性格。華東師大教育學博士區培民指出,這其實是誤解,天性膽小、內向、拘謹的孩子尤其不適合寄宿制,因為他們更需要來自雙親的呵護。這時如果父母送他們上寄宿制幼兒園,就容易使他們產生緊張、焦慮、不安全感。所以,即使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幼兒園,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否則,有些孩子很可能因為寄宿生活產生被父母遺棄的極端想法,埋下抑郁癥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