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培養受氣包和打架大王嗎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

  每逢周末,假設,你把孩子送往游泳館學游泳。最近的一個周末,你去到上課地點預備接回孩子的時候,發現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努力安慰著你那已經哭成淚人的孩子。追問之下,你才知道原來這位工作人員因一時疏忽,在游泳課結束后,將你的孩子鎖在更衣室內,10多分鐘后才發現,令孩子飽受虛驚。 

  你將如何處理工作人員的疏忽呢?以下有幾種選擇:
  ·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
  ·直接向主管投訴
  ·很生氣地帶孩子離開,再也不參加游泳訓練班了。
  ·安慰孩子,并且要求他轉為安慰滿是歉意的工作人員。

  故事的結局,是那位小孩經過母親的安慰及勸告,停止了哭鬧,并告訴已經深感抱歉的工作人員:“沒關系,我已經沒事了!”透過適當的幫助和寬恕,故事中的小孩可以由“受害人”的角色,升華成為“安慰者”的角色。寬恕不單令疏忽的工作人員受益,更重要是令這個小孩培養出寬容大方的品格,和處變不驚的勇氣。


  為甚么寬恕有這么神奇的力量呢?因為只有透過原諒別人,才能在心理上釋放自己。

  回過頭來我們來說說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小的矛盾和沖突。社區中相關的討論貼很多,孩子之間有了矛盾怎么辦?孩子被打了怎么辦?該不該教孩子以牙還牙?

  其實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發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也許倆人又和好如初了。孩子之間的矛盾,來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必看的那么嚴重。對孩子來講,這些“打鬧”能促使他們慢慢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并從中學會與人相處、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原諒別人,是孩子的必修課。它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能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最常見的兩種錯誤做法——孩子走上兩個極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誤區一:“保護型”

  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讓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虧,“你出去又打不過人家,還是在家呆著吧。”

  會產生的不良后果:由于過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動,將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群,對外人充滿敵意,也會變得膽小怕事,缺乏交際能力。

  誤區二:“攻擊型”

  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反映就是“這還得了,找他們父母去”,或者就干脆告訴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齊出動,給孩子壯膽。

  會產生的不良后果:會使孩子養成“報復”心理,不管是誰,只要“觸犯”了我,都要給予回擊,“以牙還牙”,決不手軟。

  “理智型”的做法——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勇氣,寬容也是一種力量

  “理智型”父母的作法是,先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在這件事上,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告訴孩子以后再碰到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解決。

  首先,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尤其不能欺負比自己弱的人。

  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面對面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在外來侵犯面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只會嚎陶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是愚蠢。

  對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父母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游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在集體生活中也表現得內向,畏縮,父母和老師要注意糾正孩子的這些不足,創造條件,使他們多接觸人,接觸新鮮事物。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于表達,敢于據理執爭的勇氣。

  其次,要疏導、轉移孩子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伙伴的缺點與失誤行為。

  告訴孩子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學會原諒別人錯誤或者過失。懂得寬容忍讓有利于增進友誼。另外,教給孩子原諒的標準。讓他們分清是非,知道哪些應采取原諒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諒的。明白原諒、忍讓不等于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必要時,讓幼兒體驗一下不原諒別人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小朋友們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你做朋友。不會原諒別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

  在批評別的孩子的缺點同時,也要給自己孩子指出在這場事件中的責任,不要把埋怨都傾泄在別的孩子身上。即使發生矛盾的主要責任在對方,也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大度,不耿耿于懷。

  要讓孩子知道,有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來自外界的欺犯予以回擊是必要的。有時為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純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諒也是應該的。

  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原諒

  現代的獨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父母的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受氣包”,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的“打架大王”。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教育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不能對他嬌慣,不能無限度地滿足他的愿望,不能給他特殊權利,讓他高高在上。 

  ·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總是以“我”為中心,一切只顧自己。 

  ·必要時讓孩子有一些吃虧讓步的體驗,以鍛煉孩子的克制能力。 

  ·多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煉。讓孩子在發生矛盾的后果中體味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長輩,體諒長輩的辛苦,珍惜長輩的勞動成果和對自己的愛護。 

  ·家庭成員間要友愛寬容,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環境中,使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步形成穩定的寬容忍讓的良好品質。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