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英語可怕嗎?

  很多想自己教寶寶英語的爸爸媽媽都膽心——自己的讀音、用法教得不標準、不規范,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下文中的討論,希望可以徹底打消您的疑慮。

  人們對“中國式英語”這個詞語心存大忌。然而,從語言學角度來看,Chinese English 或者Chinglish 并不是貶義詞。

  有的學者用Chinese English一詞指按照英語語法規則造出來的、表達漢語中特有概念的說法,比如the 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the Great Leap(大躍進),tofu(豆腐), kowtow(叩頭)……英文的常用詞tea,來自閩南、潮汕話的“tei”(茶)則來自中國的北方話。英國人、法國人宴會上常說的chin – chin, 也是學我們的“請請”。這種英文,在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書籍報刊,例如China Daily中最常見。英語吸收了大量包括漢語在內的外來詞,其最常用的5000單詞中,來自古典盎格魯-撒克遜語(古英語)的詞匯只占27%,其他全部是外來詞。

  Chinglish則通常用來指英語中已有相應的表達法、中國人因為英語不夠熟練、完全根據漢語習慣造出來的句子。比如前面說的吃藥to eat medicine. Chinglish則違反了英語的習慣用法或違反了英語的語法規則。然而,也有一些Chinglish 進入英語、生根發芽。比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據說,現在美國黑人中還流行說You want me to 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要不要我給你點顏色看看)。還有一些人把中國人在口語中犯的語法錯誤,比如一般過去時動詞忘記加上ed等,通通歸結為“中國式英語”, 這種提法則不夠準確。這樣的語法錯誤,其他國家的人也要犯的。而英語國家的孩子直到六七歲,明顯的語法錯誤也還大量存在。

  大多數朋友,尤其是我們的外語都是對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諱莫如深、如臨大敵,也許這正是造成我們廣大學生英語得不到足夠鍛煉、英語水準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習過《英語語體學》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英語,比如英國英語、美國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印度英語、菲律賓英語、南非英語、津巴布韋英語……真是體例豐富、形態各異。使用各種英語語體的人,能明顯感覺到各種語體之間的差異,但大家能使用英語進行很好的溝通。除了這些五花八門的英語,還存在著很多洋涇浜英語。比如前面提到的脫克庇森語、牙買加英語、皮特凱恩等等。

  就算是英國英語、美國英語,地區之間、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也有相當大的差異。一個地區的某些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說法,對于另一個地區而言,有許多都 是荒謬可笑的。比如美國中部山區,人們習慣說I’ve eaten some apples and Mary,他想說的是“與瑪麗一起吃了一些蘋果”,外地人一聽嚇得半死,以為他把瑪麗也給吃了。蘇格蘭那兒科天很冷 ,主人熱情啊,擔心您晚上睡覺著涼,讓您 sleep with a pig——您當然不用害怕,pig不過是“熱水袋”而已。這是方言的差異,念過書的人寫文章通常還是不會這樣寫。

  即使同一個地區、同一個社會階層、同一個家庭,每個人的言語也是有許多差異的。

  只要能夠滿足基本溝通,語言能夠容忍大量的有個性的東西存在,人們對他人語言上的差異通常不容易注意到,尤其是在口頭交流中能夠非常寬容地對待對方所犯的錯誤。跨文化交際學認為,當使用外語進行交流的時候,母語者對外語者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錯誤通常視而不見,而是更重視外語者語言的實質內容。倒是那些對兩個語言都比較熟悉的人,尤其是外語教師,最容易看到這些“錯誤”。

  許多語言學大家都認為,語言不是即錯的邏輯學,一句話并不存在“對”與“錯”,只有在某些社區、某些年代、某些情形下“這種說法使用多寡”的問題。每句話都“正確”的言語,其實是最缺乏個性、最單調乏味的。賈平凹在小說中大量使用方言,反而贏得了最多的讀者。

  打個比方,英語中說“無火不起煙”(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但我們中國人說“無負不起浪”。在跟英語人士談話的時候,您大膽說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there are no waves without wind, 反而可以獲得人家的尊重。

  歐洲和美國應用語言學許多流派都認為:

  一、 學習一門外語,聽力理解是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先于其他一切語言能力首先獲得。英語教育家、《新概念英語》的作者L. G. Alexander指出:要掌握一種語言,聽力要占百分之九十的地位。如果聽懂了,您會感到學習這門語言是多么輕松、多么愜意!

  二、 語言學習者應該更多地重視語言的內容,而不要過多關注語言的形式。過多關注語言學習的形式,這也許正是我國外語教育的誤區之一,這是題外語。

  三、 語言學習不是一個鑄造過程,一次定型永不能改,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冶煉過程,應該盡早煉出一大塊生鐵,然后千敲萬打、去除雜質、百煉成鋼。這里的敲打錘煉,也就是不斷輸入新的語言材料,不斷交流。使用這門語言,以及進行正式的文法學習。

  您自己的英語并不是孩子英語的最終目標,而是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孩子首先學習了父母的非母語的英語,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能夠聽懂、看懂兒童節目和兒童書籍以后,他們所學到的將遠遠超 出父母的能力、也超出父母的想象。就是說,我們在口語中說play basketball 還是play the basketball,說take medicine還是eat medicine,通通都不重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后,盡量多地給孩子念原版兒童英語書,聽英語兒童錄音、看兒童電視節目。孩子上學后有了閱讀能力,他們自己會找書來讀。所有的“不規范”都 將在不知不覺中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香港的家庭為了讓孩子生來就學好英語,有條件的就請一個菲律賓保姆。菲律賓人講“美國英語”,但帶有很重的他加祿語口音。但是這并不要緊,孩子學習了這種帶口音的英語,以后仍會逐漸克服掉。

  事實上,英國只有5%的人口操標準的BBC語音,而我們中國的英語教師語音的平均水平要比英國人的平均水平高得多。也許您不相信這種說法。語音標準程度怎樣衡量、兩種方言之間距離的遠近如何比較,其實最簡單的尺度就是“交流中的可理解程度”。因為中國人使用了國際音標,在中國無論哪個英語教師說英語,外國人全都聽得懂,并會夸獎說您的語音Very good或Excellent,而“每當一個英國人張嘴,就會招來另一個英國人的嘲笑”(肖伯納:Every time an Englishman opens his mouth, some other Englishman despises him)。英國有幾十種明顯不同的方言口音,有很多地方——比如蘇格蘭——人們說話口音非常重,其他地方的英國人聽起來非常費勁。若是倫敦人或者美國人聽蘇格蘭英語,一般只聽得懂20%。

  雖然方言口音多,英國到底還是有一個標準語音,民謂Received Pronunciation,也就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所采用的口音,這種口音有時候被稱為Cambridge English, Oxford English, King’s English或者Queen’s English。然而,即使是最挑剔語音BBC公司,近年來也聘用了越來越多的帶各地口音的播音員,有人夸張地指出,今天的BBC都成了英國方言口音展覽館。

  這是英國的情況,而美國根本就沒有一個標準語音,各地方的人講話各不一樣,其中占人中70%的中西部各州所采用的英語大致上相同,補籠統地稱為General American,也就是《美國之音》(VOA)所采用的發音。General American 并無惟一標準,每一個音都有相當大的譜寬,VOA每個播音員都有差異。General American 類似我們提“四川話”這個概念,大部分的四川人都說四川話,但各個地區都有差異,不能認為成都話或者重慶話是惟一標準的四川話。

  由于歷史原因,澳洲、新西蘭語音由200年前英國下層百姓、尤其是囚犯們的語音發展而來,極類似今天倫敦東區貧民窟的考克尼英語(Cockney English),也就是電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由肖伯納的喜劇Pygmallion改編)中賣花女的土音,最典型的特點是反[ei]念成[ai]把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on the plain 讀成 The rine in Spine sties minely on the pline。澳洲、新西蘭口音過去一直為英聯邦上流社會看不起,有講究的澳、新家庭多以英國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作為自己的標準。近年來,他們的民族意識上升,也不再妄自菲薄,紛紛以自己的口音為榮,開口閉口Ga dai, mait(Good day, mate)。

  印度孩子因為在幼年時期不采用英國或者美國的“標準”,而始終用新德里的英語口音為標問候語,從小到大聽到的幾乎全部是印度英語。他們又不使用國際音標,因此根本都不知道標準英語應該是什么樣子,大家理所當然地把Wednesday讀成wed-nes-day。青春期結束以前聽到的幾乎全部是印度英語,終生都改不了了。即使改不了又有什么關系?我們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這樣的情形:英國人、美國人與印度人、菲律賓人交流溝通非常好,他們各自使用自己的英語,一點兒也不在乎“口音”問題,只把中國人晾在一邊去思考誰的語音更“標準”。

  我先生曾經開玩笑地打過這樣的一個比喻,他說我們與孩子之間說的話不是English, 比如說把它叫做Oglish.我們使用這種語言與孩子交流,四五年期間,孩子完全可以掌握好這個Oglish. Oglish與 English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呢?應該認為在語言核心上是大致相同的,但有小的差別。它們之間的距離比北京郊縣的農村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距離要小得多。并且,由于孩子在學習、使用Oglish的過程中,還能有大量的機會聽錄音帶、觀看兒童電視節目、學習正規的教材,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Oglish與English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小。或者有一天,孩子在家里與父母Oglish, 在正式場合使用English.就類似剛才提到的農村孩子在家里與父母使用方言,但只要他們愿意,就可以說很好的普通話。對于孩子來說,由Oglish升級到English 的過程非常簡單。

  事實上,您的Oglish 與English 之間的差距真是非常非常小,遠遠小于英國各地方言與“標準英語”之音的距離,更小于我國的南方話普通話之間的差距。以語音而言,畢竟英語是拼音文字,凡是拼音文字的語言,方音之間再有差異也跑不了太遠。

  我們很多人說普通話帶上地方特色,原因并不在于小時候聽到地方話,而是因為在青春期到來之前沒有聽到普通話。有的南方父母堅持始終對孩子使用并不十分標準的普通話,孩子先嘗到父母的語言,具備了理解和交流的能力,便能從各種渠道中不自覺地學習到更標準的語言。即使他們生活在廣州,孩子的普通話也可以達到幾近完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