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帶寶寶館中遨遊

  寒冷冬季,寶寶不必整天關在家里,到各種門類的場館去痛快地玩,給他多方面的信息、感官刺激,對寶寶聰明才智的發展大有好處。

  “館”中魅力數過來

  給寶寶最“鮮活”的感受

  兩歲半的倩倩愛聽媽媽講《美人魚》的童話,并說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就是家里的三條小金魚。媽媽說,大江大河、湖泊海洋里有許多漂亮的魚,倩倩不信,嘴硬地說家里的魚最漂亮。在她的頭腦里,美人魚和小金魚就是魚的全部。眼見為實,倩倩爸媽前不久帶寶貝女兒去了一趟富國海底世界。這回,倩倩眼里“最漂亮”的魚數也數不清了!她記住了圓盤慈鯛、天使魚、蝴蝶魚、紅翻車魚、劍尾魚、大白鯊、食人魚……在海底隧道,從頭到尾走了四遍就是不肯出來,臨走的時候還吵著要把這里好看的魚帶回家!她還纏著爸爸媽媽“元旦還要去。”

  三歲的林林喜歡問:“下雨的時候為什么會有雷聲?”、“閃電的形狀為什么不一樣?”、“月亮為什么有時圓有時又不圓?”、“太陽和地球到底有多大,我能不能抱動地球?”……他沒完沒了地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希望從中得到滿意的答案。巧得是,北京天文館擴建后重新開館。于是,爸爸媽媽決定元旦帶他去天文館,一起領略美麗的星空和宇宙的奧秘。

  反復告訴寶寶一些事情,不如讓他親眼看一次給他留下的印象深刻。因為直觀的、鮮活的事物給寶寶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對寶寶大腦的“沖擊”也比抽象的語言激烈得多;它同時有助于幫助寶寶區分童話世界和現實世界,比如童話和現實中的海底世界、各種動物、花草樹木有什么不同,了解自然萬物原本是什么樣子,它們的特征、習性、活動方式如何。中國科技館的C館內有一棵大樹,其中有一小截可以從樹的表皮到樹心層層剝開,好似翻開一本書,形象地表明樹的內部構造,每每吸引很多寶寶;而一架高倍望遠鏡和小動物的標本,更讓寶寶看清了蜜蜂和蜻蜓的身體構造。所以,當寶寶對昆蟲、對恐龍、對鳥類、對熱帶植物發生興趣時,你除了給他買一本介紹它們的圖畫書以外,更好的辦法是帶他到科技館、自然博物館或者植物園熱帶溫室。

  變深奧為淺顯

  小寶寶的理解力有限、對一件事專注的時間也很短,所以,對寶寶直奔主題的教育十有八九不能奏效,他們樂于在玩中學,自然地、無意識地接受一些知識,也許他們沒有立刻表現出對這些事物的領悟,但只要是印在腦子里的,遲早會顯現出來——他們因為記住了某些游戲,也就記住了一些知識、概念和道理。

  游戲類場館適合小小孩去,在那里借助各種特殊的器械、玩具,他們可以鍛煉自己身體的平衡、協調、運動、感覺統合等多種能力。媛媛第一次走迷宮,在里面轉悠了半天找不到出來的路線,急得大哭;幾次“遇險”之后媛媛掌握了竅門,如今三歲的她覺得“這個神秘的小房子真是太有意思了”,她從中知道了如何辨別方向、學會了“認路”,只要是去過一兩次的地方,絕對自告奮勇地給爸爸媽媽帶路。兩歲八個月的葉子拼圖、搭積木、辨認不同的形狀,慢慢領悟了一些空間的概念。

  在中國科技館的C館,有一部巨大的水車被框在玻璃房子里,外面只伸出幾個連著把柄的圓形的小輪子,供孩子們轉動。那里吸引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他們吃力地搖動水車把柄,直觀小輪子帶動大輪作轉動、水車蓄水,明白了它是怎么工作的,這就是復雜的力學原理;而當寶寶親自在“人體內臟”走一走,對人體內部的器官構造便一目了然、記憶深刻。深奧的科學在這里變得如此淺顯,又令孩子欣然接受。

  敏感于色彩和造型

  經常到美術館、博物館的孩子,逐漸會形成這樣一種意識: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對藝術的熱愛,會使他們的想象更開闊、大膽,性格和情感發育更健康。

  兒童畫、風景畫、以動物植物或自然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作品常常會使孩子們浮想聯翩,偶爾還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個角色、手舞足蹈。當媽媽帶三歲四個月的陶陶去美術館,他學著一幅題為《盛夏》的畫中小鳥的樣子,上下煽動著兩只胳膊做飛行狀,隨后趴在地上用手指當筆涂涂抹抹,稱他畫的小鳥和畫上鳥一樣漂亮。與許多成年人對現代派、抽象派作品的隔膜不同,三四歲的孩子會對這類作品入迷,因為他們正處在思維非常活躍的階段,頭腦中沒有禁忌,喜歡作品中夸張的構圖、造型和艷麗的色彩,并很感性、很直觀地把看到的作品和自己的種種經歷有一搭沒一搭地聯系在一起,任憑想象無極限延伸。

  特別提醒

  文明習慣

  去博物館、科技館一類的場所之前,父母應告訴寶寶他將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希望寶寶從外表到行為都有個出色的表現。比如衣冠整潔,媽媽可讓寶寶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讓寶寶感到去這些地方是很鄭重的;提示孩子在公共場合應守秩序,比如排隊買票、入場、參觀、游玩;說話輕聲細語,不大聲喧嘩、哭鬧,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人有禮貌,父母可鼓勵三歲以上的孩子主動結識新的小伙伴,敢于回答生人友好的提問,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不隨地亂扔東西,從小培養寶寶的文明習慣。

  規則意識

  進入場館之后,把館中的注意事項講給寶寶聽,讓他知道在這個特定的場所,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有些展品可以動手摸一摸、試一試,父母一定將操作規程告訴寶寶,以防寶寶出危險或損壞館中物品。

  生活行為

  在這些場所杜絕寶寶吃零食,最多喝點水或奶,也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知識、科學和藝術,養成投入做事的好習慣。另外,寶寶年齡小,生理控制力弱,父母進場館后最好先找到衛生間的位置,一旦寶寶有“情況”,及時處理,以免隨處“解決”污染環境;一歲左右的寶寶表達不清楚,可穿一紙尿褲。

  靈活掌握時間

  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寶寶,對一件事的專注時間越短。父母應場館中的內容,限定參觀、游玩的時間,一般不要太長,否則寶寶會厭倦。

  參觀與游戲結合

  國外博物館、美術館中有一些專為兒童開設的區域,在國內還很少,但父母不妨給寶寶準備一張紙、一支筆,或是一盒橡皮泥,讓寶寶一邊游戲一邊觀賞,使寶寶興趣大增。

  趁熱打鐵教知識

  把各種動物、植物等的說明、習性、特點及時講給寶寶聽,也可帶一本內容相關的書,比如寶寶最喜歡昆蟲、參觀昆蟲博物館時就可以帶上,將書上內容與真實的昆蟲或標本對照,加深寶寶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