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版《三字經》今日首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作為我國現存最早、影響最深遠的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可謂家喻戶曉。今天,新修訂版的《三字經》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發,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將爭取以選修課的形式在全國中小學推廣。而圍繞該版本的修訂內容、必要性的議論卻并未停止。

  -修訂版刪改和新增部分不超過全書內容的10%《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去年11月,《三字經》修訂工程在浙江寧波鄞州有關部門的牽頭下啟動,工作包括征集古版本、修訂意見。他們通過《光明日報》國學版征集各種版本的《三字經》和修改意見,短短三個月之內,就已經收到各種版本的《三字經》220本和400多條意見。同時,他們還聘請了相關專家組成編審委員會。

  據了解,最終修訂版《三字經》參考了國學大師章太炎《重訂三字經》的內容,補充了一些知識性語句,增強了勸學特色。同時,修訂版《三字經》將歷史下限止于辛亥革命,加入了“清入關,都北京,傳十帝,至宣統,辛亥年,帝制終”這一段,給整個封建社會畫上句號。另外,對于明顯帶有時代局限性的語句,例如“盡中國,為夷狄”等語句,編委會決定刪除,因為“夷狄”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另外將涉及“三綱五常”的“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換成“三教者,儒釋道。三地者,川原林”。據寧波鄞州區文聯主席施孝峰介紹,修訂版《三字經》以明朝趙南星本為底本,修改調整之處共計49句,采自征文作者作品共12句,余下均為采自王相、賀興思、章太炎本。該修訂版刪改和新增部分不超過全書內容的10%。

  -對于《三字經》該不該修訂仍有爭議

  據了解,新修訂版《三字經》重修工作花費60萬元,這個由地方政府推動的工程,自從披露以來就存在很大爭議。其中爭議集中在《三字經》的作者是誰,該不該修訂,以及是否有必要在小學生中推廣。

  新修訂版《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上錄者,三字經,七百年,廣流行,撰此經,王應麟,宋末人,生于鄞”。該版明確指出寧波鄞州人王應麟為《三字經》的原作者。但事實上,關于《三字經》的作者身份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是順德人區適子,二是“世傳”鄞州人王應麟。

  這就難怪去年2月,佛山市順德區申報《三字經》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計劃斥資千萬建設三字經文化公園,從而使“作者之爭”升溫。去年4月,“挺王派”的寧波學者王重光、戴松岳等南下佛山,在電視節目中與“挺區派”的順德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健明、陳忠烈等展開討論。去年12月,廣東省社科聯舉辦“《三字經》文化學術研討會”,順德方面邀請王重光等與會。雙方表示,今后將淡化“作者之爭”,把重點放在對《三字經》文化的推廣、傳承上。此次新修訂版《三字經》由于是寧波方面發起的,王重光則擔綱修訂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當然就把王應麟視作原作者。

  此外,對于《三字經》該不該修訂,各方的看法也不一樣,《中國社會科學》退休編審舒蕪就在博客中力挺修訂《三字經》:“慨自‘國學風’刮起來之后,什么瓜皮小帽、蒙學私塾、磕頭跪拜、破銅爛鐵一起刮起來,刮得昏昏沉沉,混雜著撲鼻的銅臭味。難得看到修訂《三字經》這樣清醒、理性的大規模舉措。”但反對者則認為《三字經》中帶有封建思想、不合時宜的部分,不應改,而應注。一位網友的意見有代表性:“那些都是歷史產物,后人通過這些才能客觀、真實地了解歷史。不應以現代人的思想去看待古代人。”  

  據了解,《三字經》修訂版將首印4萬冊分發到寧波鄞州區各小學,還爭取以選修課的形式在全國中小學推廣。不過,有網友對小學生能否讀懂《三字經》表示質疑,而且擔心是否會增加孩子們的負擔。(張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