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飲食

哺乳期媽媽吃什么

  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生長發育需要和消化能力的最理想食品,媽媽的合理營養直接關系到母親與嬰兒雙方的健康,乳母攝取充足的營養素,才能保證乳汁的質和量。 
 
  媽媽的營養供給,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熱能:乳母的熱能需要量較正常婦女約增加25%,婦女在授乳期應在原有基礎上增加800k的熱量。若營養不良可直接減少泌乳量。 
  2、蛋白質:乳母膳食中蛋白質供應不足將影響泌乳量,并使母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乳母應在正常蛋白質供給量的基礎上,每日增加蛋白質25g。 
  3、脂類:脂類與嬰兒腦發育有關,尤其類脂質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特別重要。必需脂肪酸有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所以媽媽應多食用一些人體必需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 
  4、無機鹽:這其中的鈣、鐵、銅、鋅、碘這幾種無機鹽對于乳母來講是最值得注意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很容易贊成這幾種物質缺乏。例如鋅,產后頭三個月乳母營養不良,乳汁中鋅的含量顯著低于營養良好者。 
  5、維生素:乳母攝取的許多維生素對保持乳汁營養成份穩定,維持乳母健康和促進乳汁分泌有重要作用,如VB1有促進乳腺分泌乳汁的功能。其他如VB2、VA、VD、VC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哺乳期應避免的食物

  媽媽在喂母乳期間,為了自身及寶寶的健康,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或個人的一些特殊嗜好,以免破壞良好的哺喂效果。
  
  1、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人參等食物。

  2、刺激性的東西:產后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包括:辛辣的調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煙等。
  
  ①酒:一般而言,少量的酒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嬰兒亦無影響;過量時,則會抑制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子宮收縮,故應酌量少飲或不飲。
  
  ②咖啡: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1杯150毫升的咖啡,即含有100毫升的咖啡因,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過3杯。雖無證據表明它對嬰兒有害,但對哺乳的媽媽來說,應有所節制地飲用或停飲。
  
  ③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如辣椒等物,哺乳媽媽應加以節制。
  
  3、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且熱量偏高,應酌量攝取。
  
  4、香煙和煙草:如果哺乳媽媽在喂奶期間仍吸煙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哺乳媽媽最好能戒煙,并避免吸入二手煙。
  
  5、藥物:對哺乳媽媽來說,雖然大部分藥物在一般劑量下,都不會讓寶寶受到影響,但仍建議哺乳媽媽在自行服藥前,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以便醫生開出適合服用的藥物,并選擇持續時間較短的藥物,達到通過乳汁的藥量最少。
  
  另外,媽媽如果在喂了寶寶母乳后服藥,應在乳汁內藥的濃度達到最低時再喂寶寶,這樣寶寶才會更加安全。
  
  6、過敏的情況: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過敏的情況發生,產后媽媽不妨多觀察寶寶皮膚上是否出現紅疹,并評估自己的飲食,以作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參考。因此,建議產后媽媽喂母乳,并避免吃到任何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催乳食譜: 

  產后乳汁分泌是在丘腦下部分分泌的泌乳素的作用下產生的。乳汁的分泌及乳汁的品質與食物營養有密切關系,營養充足則乳汁量多質稠,營養缺乏則乳汁量少質稀。 

  中醫認為,乳汁為臟腑氣血所化,氣血充足則乳汁豐沛,若氣血虛弱則乳汁缺乏。以下幾例食譜,可促進新媽媽乳汁分泌,不妨一試。 

  豆腐酒釀湯 

  豆腐:200克,紅糖、酒釀50克 

  方法:將豆腐、紅糖、酒釀放入鍋內,煮約15分鐘即可食用,每日可服食兩次。 

  功效:養血活血、催乳發奶、清熱解毒。既能增加乳汁的分泌,又能促進子宮復舊,有利于產后惡露的排除。 

  黑芝麻甜酒 

  原料:黑芝麻15克,甜酒50克 

  方法:將黑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將甜酒(米酒)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并將黑芝麻放入拌勻,煮約15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生精益腎,養肝補血,催乳發奶。 

  豬蹄黃豆湯 

  原料:豬蹄兩只,大青黃豆100克 

  方法:將豬蹄洗凈,剁成4塊,放入鍋內煮開,撈出用清水再洗一次。黃豆洗凈,加水1000克,用小火煮2小時,放入豬蹄燒開,改用微火燒至黃豆、腳爪均已酥爛,再加精鹽、味精即可。 

  功效:生精養筋、健脾生乳、養血益體,對于母體恢復有極好的促進作用。 

  鯽魚燉蛋 

  原料:鯽魚兩條(約500克),雞蛋3個。 

  方法:將鮮活鯽魚剖腹、洗凈。鍋放爐火上,放入清水200克及精鹽5克燒開,下鯽魚,燒1分鐘左右,連湯盛出。再將雞蛋打入碗內,加入清水125克、精鹽1克,上籠蒸至凝固時取出,隨即將魚放上,澆上煮魚原湯,撒上蔥末、姜末,淋入食油,再放籠內,用大火蒸5分鐘即可。 

  功效:生精養血、補益臟腑、下乳催奶,即可增進乳汁分泌,又能促進母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