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挑,養個雜食好孩子

  做了整整一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準備,瑾瑾終于可以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

  有一天,老師向瑾瑾媽反映,“這孩子太挑食,每天中午都把不愛吃的菜挑出來,偷偷倒掉!”瑾瑾媽當然知道孩子有偏食、挑食的毛病,但也實在拿她沒辦法。看看自己的小孩弱不禁風,動不動就生病;再瞧人家“雜食”的孩子,長得結結實實的,真是羨慕啊!

  孩子偏食、挑食的習慣一旦形成,營養的吸收無法做到均衡、全面,將對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古人云: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我們人體所需的食物不是單一的,谷類、肉類、水果、蔬菜要搭配食用。學齡前的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可塑性也較強,我們更應幫助他做到“泛食”、“雜食”,擁有健康的好身心。

  對策1:爸媽多多“照鏡子”

  在嚴格要求孩子“雜食”的同時,家長有必要經常自我檢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與家庭飲食習慣有關。英國營養專家曾對1000位母親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竟有80%的母親存在偏食,她們對“該給孩子吃何種食物”同樣存在錯誤的認識。如果家長自己偏食,必須克服自身的毛病,以身作則,帶頭品嘗,還要連連稱贊,以啟發、誘導孩子。

  相關研究還發現,孩子偏食與父母引導不當有關。有的孩子從不吃魚!為什么呢?是因為媽媽怕魚刺傷到孩子,不讓孩子吃。有的媽媽愛把自己對食物的看法告訴孩子——“什么什么真好吃,什么什么不好吃”。甚至,媽媽們經常會問的一句看似“關切之至”的話——“今天你想吃什么?”也要注意“慎從口出”,因為它也會帶來這樣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的”。

  對策2:有獎,還要有罰

  對于孩子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進步不大的孩子,要以引導為主,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六七歲的孩子,習慣養成時間較長,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告訴他這種食物里含有什么營養,對人體健康有什么益處,不吃它會有什么害處……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發現孩子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家長絕不能承認其“合法”,不要隨便給孩子偏食的權利。如果父母一見孩子不吃某些蔬菜,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協同效應”,不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小提醒:

  家長應多學習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相關知識。糾正孩子不良飲食習慣時,要注意促進他的食欲。必須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糾偏。

  對策3:巧用膳食小單元

  我們提倡“雜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樣性。

  想讓孩子食欲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調等環節多動腦筋。如:孩子不愛吃菜,可以做成菜餡,與肉末包餃子、餛飩吃。從營養學觀點看,餃子、餛飩是一種復合食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個餃子或餛飩就是平衡膳食的一個小單元。再如:羅宋湯、什錦烤麩、葷素什錦、色拉等,都是營養較豐富的菜肴,類似這種“吃一道菜的同時進食了多種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廣。

  爸媽付出多一點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豐富,“雜食”孩子便越容易養成。

  對策4:習慣好,腸胃就好

  家里唯一的孩子,或由隔代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嬌寵過度,好的飲食習慣通常較難養成。但是,該做的規矩還是要做的。

  ◆飲食要定時,按時吃飯不拖沓。

  ◆飲食要定量,愛吃的東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傷食,令腸胃受損。

  ◆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腸胃消化功能的紊亂,使進餐時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滯留腸胃,不消化,從而導致厭食。

  ◆平時少吃零食,特別是甜食和冷飲。過甜、過咸、過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都能傷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