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男孩,你們為何干架

  父母常會為家中那個老是惹事的孩子傷腦筋。不過幼教專家指出,其實,孩子就是在干架中成長的,他們在各個年齡段也有其不同的打架理由。


  案例:“十一”黃金周,媽媽帶3歲的天天去表哥家玩。表哥君君只比天天大幾天,所以天天很不情愿地稱他小哥哥。剛見面時兩人還高高興興地一同去君君的房間玩變形金剛。可沒多久,從房間里就傳出一陣吵鬧聲。天天媽媽推開門,眼前的情景讓她吃了一驚:兩個男孩怒目而視,就像兩只好斗的小公雞,攥著小拳頭,天天還添著被打破的嘴唇,這情景就像兩個拳擊運動員,準備著將給對方致命的打擊,雙方似乎都在等著對方某種信號——瞬間,新的戰斗即將開始。天天媽媽趕緊拉開孩子們。嘴里卻抱怨道:“男孩就是愛打架,真讓我擔心……”


  專家分析:事實上,這沒有什么可擔心的。憤怒和怨恨的情緒導致挑釁,而打架不過是這種情緒的一種發泄而已。挑釁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孩子需要認清它、感受它,學會控制它。要完全排除孩子性格中的挑釁性,如同排除成人性格中的挑釁一樣不可能。但只要有來自父母的正面解釋和糾正,孩子的挑釁就會表現為正面的靈活性和活潑性。


  相反,乖孩子倒是令人擔憂,雖然他很聽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惹父母生氣,但這會造成他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不會表現自我,尤其是長大后總是逃避做決定、做選擇,難以有所成就。


  2歲時:為玩具而戰


  兩歲孩子之間的打架,完全是由于奪人東西或者東西被人奪的簡單原因所致。孩子在三歲前,不明道理。他只知道要捍衛自己的東西。往往會用手里拿著的東西打人。提示:在此情況下,大人不能僅僅制止,最明智的辦法是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身上,如可以說:“寶貝,快看,那只小狗多漂亮。”


  3歲時:打斗為擁抱


  小寶寶都是很纏人的,她們不斷地伸出雙臂,讓媽媽抱。否則的話,就會借機和別的小朋友糾葛在一起,不明原因地和小朋友打斗是他們開戰的慣用動作。


  提示:這時媽媽可以溫柔地把孩子攬進懷里,這樣孩子就會很快恢復常態。因為擁抱可以刺激大腦產生后葉催產素,后葉催產素對于緩解疼痛和使人平靜有幫助作用。


  4歲時:打架為母愛


  有時媽媽對孩子的疏遠,冷淡,或是經常呵斥,會使孩子感到心里不快樂而又無所適從。這時孩子就會不知不覺、不明原因地總愛和別人打起來。并且還有著很強的破壞欲,總是將玩具玩到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提示:這個時候,做父母的要趕緊檢討你與寶寶的交流方式,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親近孩子。


  5歲時:身教重言教


  很多媽媽都會把愛打架的寶寶的出現歸結為看了過多的暴力動畫片。但實際上,屏幕上的拳頭能夠影響寶寶的力量極為有限,家庭才是根本。挑釁的孩子多半有挑釁性格的父母,身教勝于言傳的道理就是這樣,父母們不會擺平自己的挑釁性,他們的孩子也不能。


  提示:家里要習慣于用禮貌的語言,規范的用詞來解決沖突,那么,孩子也會照著這樣做。


  6歲時:我要做自己


  大些的孩子打架的原因越來越復雜。開始進入群體的孩子有的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他要做伙伴中的領袖,他要靠自己的拳頭打天下。因為缺少社交技巧,不知道怎么與同伴相處,所以一切都會由著性子來。


  提示:此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別老護著自己的孩子說話,適當地提示他在小朋友們面前樹立威信的其他途徑,比如:你要學習好,穿得要整潔,如果小朋友有困難,要幫助他們等等。


  為何男孩易動手


  社會觀念對待打架的男孩比女孩更寬容。“你是男孩,應該強大,堅強。而女孩就應該溫柔,乖巧。”這種教育強化了性心理差異,男孩就更愿意用拳頭來“說話”。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勸阻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