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同室,幸福指數最高點

  進入母嬰同室病房,無形中就流露出一股幸福感,因為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密,讓空氣中充滿愛戀,而在一旁照顧媽媽和爸爸,更讓甜蜜指數升到了最高點。母嬰同室原來是如此sweet的一件事!

 

  母嬰同室是指嬰兒與母親24小時都同住在一起,并在護理人員的臨床指導下,迎接家中新成員與家人盡早接觸,彼此及早適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也使父母親在返家后對寶寶的照顧更具信心。你準備好和親愛的寶寶一起生活了嗎?如果還沒有,就來母嬰同室看看吧!

 

  和寶寶形影不離

 

  所謂 “母嬰同室”就是媽媽在生產后,跟寶寶在同一個房間中共同生活。換句話說,寶寶所有的作息時間都在媽媽的病房中,讓媽媽的病房取代嬰兒室,鄧蕙蘭表示,讓寶寶從出生后跟媽媽生活在一起,能讓媽媽快速學習如何跟寶寶相處、照顧寶寶,同時了解寶寶的生活習慣,培養親子關系。

 

  有助子宮收縮

 

  現在的媽媽都很關心寶寶會不會有過敏體質,仇思源醫師表示,經研究報告顯示,母乳是供給寶寶最好營養的來源,并能有效降低寶寶日后產生過敏體質的幾率。

 

  而在母嬰同室強調哺喂母乳的理念下,媽媽都要哺喂母乳,不但對寶寶的好處多多,對媽媽來說,因為寶寶的吸吮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能幫助子宮收縮,惡露也會排得較快,大出血的幾率也會隨之減少。

 

  醫師大力推薦母嬰同室

 

  從醫師的角度來說,母嬰同室是再好不過的宮縮藥物。以往生產完都必須打含有子宮收縮劑的點滴,但是母嬰同室的媽媽,因為哺喂母乳的關系,就能減少使用子宮收縮的藥物。

 

  母嬰同室的4大好處

 

  1.哺喂母乳方便 由于有些醫院的嬰兒室和病房在不同樓層,如果沒有母嬰同室,媽媽就要走到嬰兒室喂奶,這樣來回奔波,對媽媽來說是件很辛苦的事。鄧蕙蘭表示,自然產的媽媽,因為會陰部有傷口,所以走路會增加傷口處的摩擦,造成不舒服;而剖腹產的媽媽,傷口在下腹部,來回走動不但吃力,負擔也大。

 

  而且在媽媽走去嬰兒室的途中,寶寶可能早就因為肚子餓而哭鬧,往往等媽媽到了,寶寶已經累得睡著了,也無法喂奶。所以鄧蕙蘭建議媽媽選擇母嬰同室,省下來回奔波的時間,增加自己休息的機會。

 

  2.讓爸爸有參與感 在母嬰同室時,爸爸可以和媽媽一起學習照顧寶寶,分享新生兒誕生的喜悅,不再覺得照顧寶寶只是媽媽的責任,還可以增進夫妻和親子關系,拉近與寶寶的距離,回家之后也不會手忙腳亂。

 

  3.迅速上手照顧寶寶 母嬰同室能讓爸媽較早掌握寶寶的生活習性,從而更好地照顧新生兒,不致于在回家之后,為了照顧寶寶而產生焦慮情緒,進而影響家庭生活的和諧。

 

  4.寶寶較不易受感染 母嬰同室的病房內,會嚴格限制訪客人數,鄧蕙蘭表示,當病房內訪客太多,護士會暫時將寶寶送至嬰兒室或護理站,所以訪客應盡量減少,以降低感染機率。

 

  何時開始母嬰同室?

 

  當生產完待寶寶體溫穩定,經由醫師評估,確定沒有呼吸道方面的危險,并且媽媽產后的恢復也正常后,護理人員就會把寶寶帶到病房,哺喂第一次母奶,這時只要媽媽愿意,就可以馬上開始母嬰同室。

 

  分為全天或半天制

 

  每天早上9點30分,護士會將寶寶從嬰兒室推到病房,直到晚上9點30分再來帶回寶寶。這時護士會詢問媽媽的意愿,是否要讓寶寶繼續留下來,如果要留下來,就可以進行24小時的母嬰同室。媽媽也可以當天決定要12小時制或24小時制。

 

  單雙人病房為佳

 

  因為擔心新生兒容易受到感染,姚曉英表示,母嬰同室的媽媽不要跟非婦產科或產科的病患住在同一間,房間的人數越少越好,所以單人房和雙人房是進行母嬰同室最好的選擇。另外,擔心進出的人員較多且復雜,易增加寶寶受到感染的幾率,加上母嬰同室需要較大的空間,放置嬰兒小床等,因此一般不建議四人病房。

 

  母嬰同室病房設備介紹

 

  嬰兒小床 寶寶在病房內有專屬的嬰兒小床,此外還會提供尿布、濕紙巾、衣服等。小床上附有蚊帳,隱密性較高,也有遮光作用,不會直接照射強光,像一個防護罩般保護寶寶,媽媽也較有安全感。

 

  L型枕 供媽媽喂奶時使用,不論躺著或坐著都能有所支撐,減輕疲累感。

 

  洗手液 因為在抱寶寶之前,一定要洗手,所以病房內都附有浴室可供清洗,病房門口也會放置洗手液,讓進出的人隨時可以消毒雙手。

 

  吸奶器 護理人員會先評估媽媽的乳房狀況,再依媽媽的需求提供。

 

  哺乳衣 提供產婦專用的哺乳衣,所以媽媽不用自備哺乳衣。

 

  訪客探望須知

 

  1.親朋好友盡量減少探視,若要探望,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洗手。

 

  2.病房內訪客人數上限為兩人,但不包含父母在內。

 

  3.年齡小于6歲的訪客,最好不要進入!

 

  媽媽生病了,還可以母嬰同室嗎?

 

  如果媽媽生病了,還是可以繼續母嬰同室喔!鄧蕙蘭表示,因為媽媽身體所產生的抗體,可以經由哺喂母乳帶給寶寶,假使媽媽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像是咳嗽,只要戴上口罩,一樣可以繼續母嬰同室。

 

  嬰兒出生后首先得到的是母親生活上的精心照料,如喂奶、洗澡、換尿布等,以滿足生理需求。此外,母親還更多的給予嬰兒傾注情感之愛,在嬰兒感到不舒服時為他消除不適,給以安慰;在寶寶清醒時與他喃喃細語,給予微笑、親吻、撫摩。 每當寶寶睜開眼睛時總是媽媽守護在身邊,同母親在一起感到最大的安慰與滿足,使他感到安全、自信和被愛。這種逐漸形成的情感聯結,即母嬰依戀,是每個嬰兒必須經歷的重要一課,對嬰兒一生的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得到被愛,才懂得愛他人、愛社會,與他人融洽相處,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如果嬰兒早期由于種種原因,或被遺棄,或喪失母愛,或得不到母親細心的呵護,使嬰兒缺乏依戀過程,這種孩子常常表現膽小、多疑、性格孤僻,很難與人相處。

 

  為了寶寶的身心健康,年輕的媽媽們,您在與寶寶的接觸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幾點:

 

  敏感的覺察嬰兒的需求,并給予迅速、正確的應答;

 

  按照寶寶的需求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去要求嬰兒或強加于嬰兒;

 

  積極鼓勵嬰兒探索周圍環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保護和幫助;

 

  經常與嬰兒密切的身體接觸,如擁抱、親吻、按摩,以積極、快樂、充滿感情的情緒與嬰兒相處。

 

  切忌這樣做:

 

  1.常常沒有意識到或忽略嬰兒的需求,不能及時給予處理或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

 

  2.對孩子沒興趣,不喜歡或極少與孩子密切的身體接觸;

 

  3.情緒多變、不穩定,忽而很高興,逗孩子玩,與孩子親近;忽而又怒氣沖沖或者不予理睬。將自己工作、生活不如意的情緒宣泄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度完全取決于自己心境、情緒的好壞而定。

 

  父嬰依戀

 

  近年來,人們對父親在嬰兒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重視。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父嬰交往在嬰兒心理發展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具有母嬰交往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嬰交往與母嬰交往有許多不同之處。父親與嬰兒交往更多的是游戲,常常愛玩把嬰兒高高的舉起、來回悠等較為激烈的、帶有刺激性的身體運動方式。因此嬰兒想玩兒時更多的會選擇父親,因為他們對父親的游戲更感興趣。而母嬰交往主要是生活照料、言語交流和玩具游戲。因此,父親在嬰兒的成長過程中,是重要的游戲伙伴,是重要的依戀對象;對嬰兒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一般來講,父親具有堅毅、果敢、自信、獨立、富于挑戰精神和敢于冒險精神以及寬厚、大方、熱情的個性特征,是嬰兒學習和模仿的榜樣,無形中滲透于嬰兒的精神生活中。早年失去父親的孩子,有的缺乏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此外,父親對嬰兒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豐富和提高嬰兒社交經驗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激發想象力、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發現,父親與嬰兒的交往數量與嬰兒的智力正相關。

 

  寶寶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共同的呵護,二者缺一不可。做一位合格稱職的爸爸,給寶寶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人格更加完善,能夠勇敢、從容的應對人生的挑戰,是每個嬰兒發自心靈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