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媽體驗不一樣的德國育兒觀

  本文作者的網名是“雷根斯堡小兄妹”,上海人,她現在和丈夫、一雙混血兒女居住在位于德國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那是一個很古老的旅游城市,2005年11月12日,兒子童一出生在那里;2007年12月2日,女兒童心也順利降生。


  去年,女兒童心降生時,她發現當地醫院不主張立刻給新生兒洗澡,這種新的育兒理念帶給她不少影響。


  “雷根斯堡小兄妹”是一位非常盡職的母親,她現在是電視媒體從業者,上班時間跟新聞打交道,而下班回家就對付可愛的混血兒女,并兼職擔任攝影師,她的親子照片拍得尤其出色。


  


  我家的兩個孩子都是在德國出生的。在這短短兩三年時間里,我驚訝地發現德國的育兒方式與中國竟有著天壤之別。今天我就專門寫跟嬰兒洗澡相關的內容。


  我知道中國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現在都流行請月嫂,而月嫂對嬰兒每天的護理重點之一就是給嬰兒洗澡。小寶貝一出生就要洗澡,一些家庭條件好的還專門購置塑料充氣的小游泳池,這樣嬰兒可以每天在家游泳一次。


  這些嬰兒清潔護理的理念和知識,應該都是專家灌輸和培訓的。但是,我在德國生兒育女后,所接受的育兒理念似乎完全不同,這真得讓我一開始有點犯暈了。


  德國以及許多歐聯盟國家在內,從2006年起,就在相關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在廣大的醫院開始普及嬰兒洗澡的新知識:為了減少皮膚過敏和皮膚癌,要盡量給嬰兒少洗澡。


  女兒童心是2007年底出生的,當時我雖然在產床上還覺得暈頭轉向,但是我已經發現了這個變化。


  因為兒子童一是2005年出生的,我記得他一生下來就被抱去洗澡,接著是稱體重、量頭圍,然后在胳膊上扣上標簽,干干凈凈地抱到了我的手里。


  但是兩年后,在同一個醫院,小女童心一生下來,醫生先告訴我孩子的性別,然后就在暖臺上用毛巾把孩子身上的羊水輕微擦干,稱完分量就直接抱給我了。


  我當時還疑惑,怎么不洗澡就給我了?童心的小頭發間隙還看得到胎脂呢!


  進了病房后,醫生也沒來給童心洗澡。由于這是我的第二次生產,所以護士連傳授換衣服、換尿片的常識課也免了。


  我忍不住問護士:“你們怎么不給嬰兒洗澡啊?“


  護士說:“現在規定不可以給小BABY洗澡了,你們父母也不要洗,一定要等到孩子臍帶自然脫落了才可以第一次洗澡!”


  我當時心想,臍帶脫落要等一周左右呢,孩子7天不洗澡,肯定得臭了!


  等到第7天,童心的臍帶自然脫落,我發現這個可愛的小胖妞根本沒有臭,哈哈!


  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德國氣候比較干燥,而且嬰兒剛生下來時,汗腺包括淚腺都沒發育好,孩子每天唯一的運動就是吃奶、小便、拉臭臭,然后就是呼呼大睡,所以環境比較單一、干凈,同時嬰兒也有自身清潔系統。我記得第一天在寶寶的發隙、耳窩、手心看到的胎脂,很快也都消失不見了。


  我最近看到過類似的科研結果:孩子離開子宮、脫離羊水環境后,由于他的皮膚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并不適宜立刻被放到水中洗澡。而且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水質不同,自來水所加的消毒劑種類和劑量也不同,嬰兒對不同水質的適應程度也不同,科學家認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皮膚過敏可能也和過早、過多的洗澡有關。


  童心的兒科醫生關照我,每周給孩子洗兩次就足夠了,洗澡時水溫應該保持在38度左右,室內溫度不低于22度,嬰兒在水中時間不超過5分鐘,否則孩子皮膚容易干燥和過敏。同時洗發香波和沐浴露要少用,因為它們會洗掉嬰兒身體表面的油脂,而這層油脂對于嬰兒的保暖、防止感染及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這是任何精制的油脂所無法替代的。 雷根斯堡小兄妹


  (以上育兒經驗純屬作者的個人體會,沒有對比和求證的企圖,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