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前,最好不要吃營養品

  目前市場上針對兩歲前寶寶的各類營養保健品種類繁多,牛初乳、合生元、乳酸鈣、魚肝油、DHA……弄得家長們眼花繚亂。“很多人都說要給孩子補充多點保健品,這樣孩子身體才好,可我擔心孩子吃那么多東西能吸收嗎?”專家提醒家長:給兩歲前的寶寶補充營養,合理的膳食最重要,最好少服用各類營養品。

 

 

  現象直擊:如何補營養,家長朦查查

 

  家住海珠的陳小姐最近在社區醫院打預防針的時候被要求給孩子抽血、化驗肝功能,并檢查體內是否缺乏微量元素。醫生說:“1歲以上的寶寶都要化驗這些東西,看看是不是缺什么,好補一補。”陳小姐一打聽,檢查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查一項要出一次錢,可既然“1歲以上的寶寶都要抽血,那自己的孩子肯定不能落下”。陳小姐回到小區里,和鄰居閑聊,沒想到又和“寶寶營銷”撞了個正著。陳小姐的鄰居,和自己寶寶同齡的彤彤的媽媽自己就是某嬰兒保健品品牌的銷售人員,她對陳小姐說,自己的寶寶就在吃牛初乳、合生元和DHA呢,效果很好,建議陳小姐也試一試,陳小姐一聽,立刻決定“自己也要給孩子買一點”。

 

  記者采訪發現,針對寶寶的保健品營銷不僅發生在商場,在小區里、社區醫院也很普遍,而發生在后兩種場合里的營銷則更隱蔽,也更有效果。兩歲前的寶寶身體非常脆弱,加上母親缺乏喂養經驗,很可能對自己的喂養方法不自信,孩子身體上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得了不得。而另一邊,因為盲目補充各種保健品而導致寶寶輕微中毒的現象也已經非常普遍。據海珠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劉醫生介紹,最近醫院接診了一些1歲左右的寶寶有“睡覺晚、睡不安穩”或拉稀等癥狀,但又沒有進食可疑食物的記錄,經詢問,就是服用了過量的魚肝油和合生元引起的。專家表示:“家長對于孩子的保護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為兩歲前寶寶補充保健品,必須要十分謹慎,家長自己也要充分調查詢問,做到心中有數,切不可‘蒙查查’地輕信別人的宣傳。”

 

  專家意見:不主張給嬰兒吃營養品

 

  特約指導:蔣一方教授(中國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理事、營養學研究員、兒童喂養專家)

 

  “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與成人不同,特別是兩歲前,身體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但是兩歲前寶寶的營養最好從天然、新鮮、安全的食材中吸取,原則上不主張家長買其他加工過的保健品。”據專家介紹,“兩歲”是個關鍵點,“兩歲前”和“兩歲后”,喂養的建議都有所不同。專家提醒家長:給兩歲前的寶寶強化各種營養素應該是醫生經過仔細個別判定后進行的很謹慎的建議。若由商家或某個“營養咨詢師”簡單地進行推銷和宣傳,不只是浪費了家長的金錢,還有可能引起過量補充后孩子的中毒反應。

 

  中國寶寶不必補DHA:

 

  DHA被稱為“腦黃金”,在西方國家比較流行,因為那里的飲食習慣是吃比較多的黃油,很少吃植物油,因此在食物中沒有DHA的來源。其實中國的寶寶完全可以從食物中獲取DHA,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歐咪伽3”就可以轉化成DHA,1歲左右就要給寶寶添加菜粥、面條等帶有少量植物油的輔食,使用植物油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都是合格的,但橄欖油里則沒有這種可以轉化成DHA的物質。

 

  合生元必要時補充:

 

  合生元是腸道活菌所需的營養,可以幫助腸蠕動,腸道功能不好的寶寶可以考慮補充。但寶寶的消化菌群與成人不同,合生元也不能當成“補得越多越好”的營養物質,專家提醒家長,在必要的時候才需要補充合生元,補充2~3周就可以了,一周服用3天,否則“過猶不及”。

 

  牛初乳并非適合所有孩子:現在很多家長給寶寶吃牛初乳,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并非每個寶寶都適合補充這種牛初乳。簡單地說,人初乳是給人寶寶吃的,牛初乳是給牛寶寶吃的。孩子一年平均長14斤,而牛寶寶一年可以長100多斤,所以普遍性地給所有嬰兒吃牛初乳是并不合適的。專家提醒:牛初乳適合早產和宮內營養不良的嬰兒,而且補充的時候要把握好量和時間。

 

  維生素D別過量:

 

  維生素D是維持身體鈣質和磷質的主要因素,如果缺少維生素D,即使吃了含鈣食物,身體也無法吸收利用,佝僂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維生素D。但如果維生素D補充過量,孩子就會出現易興奮、睡得晚、不愛睡覺、肚子脹、拉稀、掉頭發等癥狀,因此一定要參照營養學會的推薦量,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

 

  除了從食物中和魚肝油中獲得維生素D以外,人體皮膚里有一種脫氫膽固醇,經陽光照射也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故多曬太陽也是補鈣的好辦法。兩歲以后的孩子已能吃多種食物,而且戶外活動較多,一般不易缺乏維生素D,可以停用維生素D制劑。

 

  補微量元素看體征:

 

  “并非每個1歲以上的寶寶都要抽血化驗的,更不必化驗體內的微量元素是否足夠。”專家提醒家長:判斷是否需要給孩子補充微量元素或者抽血化驗,要以孩子的體征表現為準。體內缺乏某種元素,會表現在體征上,如果孩子面色蒼白,是缺鐵的表現;如果孩子表現消瘦,則可能缺乏必要的營養素。

 

  補鈣要注意吸收性:醫生通常讓嬰兒補鈣,但事實上,蔣教授認為,并非每個孩子都要補鈣的。宮內營養不良、早產和出現缺鈣癥狀的寶寶才需要補鈣。一般來說,6個月內的寶寶如果是全母乳喂養的,就不需要再補鈣;如果寶寶每天固定攝入750毫升以上的配方奶,也不需要再補鈣了,否則,過量的攝入會導致鈣中毒。

 

  市場上補鈣之說很盛行,但專家指出1000毫克葡萄糖酸鈣里只有約8.1毫克的鈣,而人體的需要量為300毫克,因此補充葡萄糖酸鈣的吸收效率比較低,其他兩種鈣的補充劑:乳酸鈣和碳酸鈣則更容易吸收。

 

  “如何喂”比“喂什么”更重要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的膳食搭配要合理,其實對于兩歲前的嬰兒來說,每天給他們提供合理及營養的膳食是最重要的。“家長們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把無謂的精力和金錢花在給孩子吃保健品上。此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如何喂孩子’比‘給孩子喂什么’更重要。嬰兒的喂養要遵循‘多元化’和‘適量’的原則。”

 

  “比如說,很多家長都認為要讓孩子‘多吃魚’,但魚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吃得太多,很可能讓孩子的身體變成了‘酸性體質’,最好的辦法是參考營養學會推薦的量,少食多餐,多吃幾次,但每次不要吃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