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 請爸爸送孩子上學

  昨天是滬上托幼園所新學期開學第一天,許多孩子因不適應新環境而哭鬧,而前來送孩子的多是媽媽、外婆、奶奶等女性家長,園內園外“哭成一片”。對此,滬上眾多幼兒園園長表示,如今新爸爸們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缺位現象嚴重,但其實父親能夠給孩子帶來勇敢、陽剛之氣,能更有效地鼓勵孩子適應新的幼兒園生活,呼吁爸爸送孩子上學。

 

 

  老爸送入園的幼兒適應力強

 

  每年開學第一周,許多幼兒園內外都會“淚流成河”。昨天早上8點,記者在徐匯區科技幼兒園看到,園內新生哭著喊著找媽媽,園外媽媽、外婆或奶奶流著眼淚不忍離去,這也讓孩子的撒嬌哭鬧變本加厲。因此,送孩子入園后,“趕女性家長離開”也成了不少幼兒園老師的開學額外工作。

 

  不過,現場老師透露,從多年實踐經驗看,大部分父親在送新生入園后就會很快離去,讓孩子“斷了念想”,不拖泥帶水的態度有助于孩子更快獨立。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個別孩子是被全家六個大人一起送到幼兒園,被老師接進班級后,父親要離開,可是祖輩們卻在教室門外流連牽掛。在該園宜山園小班和小小班園區門口,相比女性家長的呵護體貼,不少年輕父親則更多地是微笑著為孩子打氣:“長大了,要做很棒的幼兒園小朋友了”。

 

  徐匯區科技幼兒園園長高一敏表示,父親能夠給孩子帶來勇敢、權威、陽剛之氣,在鼓勵孩子適應新的幼兒園生活方面有著母親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訪“逼“爸爸參加家長會

 

  “我們園曾經有個幼兒,他的父親是一位事業成功的精英人士,經常上雜志的專訪,但孩子在生活中卻幾乎看不到父親,要看父親的樣子,媽媽就給他翻雜志。導致孩子對父親沒有感情,常常對著父親的照片說‘打他,打他’。”滬上某幼兒園老師告訴記者。據悉,今年為了鼓勵更多父親參與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少幼兒園老師甚至在家訪時把這作為宣傳重點“特別關照”。

 

  父親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缺位一直是突出問題。《長寧區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照管孩子的程度遠低于母親,母親是孩子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占71%。心理專家表示,幾乎是單純女性化的早期教育,對嬰幼兒心理的和諧發展,以及自信心、獨立性、勇敢精神等非智力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潛在的負面影響。而對于2-6歲的幼兒,父親角色將對其一生有深遠影響。

 

  親子活動父母比例2∶23

 

  “先學小雞叫,嘰嘰嘰;再學小羊叫,咩咩咩……”上周六,某幼兒園舉行開學前的親子活動,一個25名孩子的班級,爸爸只來了2個。現場的媽媽們大嘆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參與度不夠。“讓爸爸多和孩子玩玩”成了不少育兒論壇里媽媽們的共同話題。不少媽媽表示,要讓丈夫單獨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很多人會擔心不那么得心應手而放棄。

 

  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此前一項相關調查顯示,許多父親反映,參與養育孩子對自己也大有好處,包括責任感增強、更加成熟自信、激勵自己進取和成功、變得更富有愛心等。負責報告的徐安琪研究員表示,父親適當參與照料教育孩子,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正面影響,如為人父母的喜悅自豪、被孩子需要的價值感責任感、和孩子一起游戲變年輕、孩子帶來的幸福感等,有利于他們激勵自己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