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網家長反對更容易有網癮

  《小學生互聯網使用行為調研報告》昨發布。調查顯示,家中無電腦和家長反對上網的孩子更易網絡成癮。

 

 

  本報北京8月18日專電 (駐京記者王樂)“小學生群體中已初現‘網絡成癮’現象,其中,‘網癮用戶’占7.1%,有網癮傾向的約占5%。”今天,我國首部《小學生互聯網使用行為調研報告》在京發布。

 

  這份由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起、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負責實施的專項調研,重點對小學生網民互聯網使用情況、家長對待孩子上網態度、小學生網民使用網絡專屬產品的態度,以及互聯網對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進行了調研分析。調研報告表明,小學生群體已非互聯網使用的“凈土”。

 

  學生“觸網”日趨低齡化

 

  今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10歲至19歲網民構成了我國互聯網最大的用戶群體,比例達到33%。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等娛樂服務,均對互聯網在該年齡段人群中的普及起到“催化劑”作用。10歲至19歲的網民人群,涵蓋6年制小學的4至6年級小學生,而小學生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10歲以下網民從去年的0.4%增長到今年的0.9%,總數大約在300萬人左右。由此可見,互聯網對小學生的滲透,正逐步加大。

 

  本次《小學生互聯網使用行為調研報告》以北京、上海、武漢為抽樣城市,以6至12歲小學生及其家長為調查樣本。每個城市選取800個樣本(400個學生、400個家長)實施問卷調查,并接受調查訪談。

 

  報告顯示,現在的小學生接觸互聯網時間,大多集中在“低年級”階段,約八成小學生在9歲前就開始接觸互聯網,更有部分學生在學齡前甚至1歲就已接觸網絡;在接觸網絡時間方面,大部分小學生“只在節假日(周六周日)上網”,有過半小朋友平均每天上網時間不超過1小時,小學生上網最經常的地點是“家里”。

 

  網絡已成為小學生最喜歡媒介中的第二選擇,緊隨電視之后。“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玩網絡游戲”等娛樂追求是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也有超過四成的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學習”。小學生傾向于被動地使用網絡,最常登錄的是一些“門戶網站”和“小游戲網站”,也有相當一部分喜歡登錄“兒童社區”,和班級同學一起上網。調查顯示,游戲是上網小學生的“最愛”,上網玩過游戲的比例超過九成,但游戲也是網絡成癮的主因。

 

  “網癮”異化孩子行為

 

  持續上網時間長,每日上網時間過多,是否就是“網癮用戶”?此次專項調研以一個“必要條件”和3個“補充條件”,對“網癮用戶”進行了界定。據此標準,本次調查的1079名上過網的小學生中,共有77名小學生有“網癮”,占比7.1%;另有55名小學生有“網癮傾向”。

 

  據了解,男孩上網成癮比例(9.5%)明顯高于女孩(4.6%),這說明男孩更容易沉迷于網絡;“網癮用戶”更多出現在家里沒有電腦的家庭。家里沒有電腦的學生上網成癮比例(13.7%)大大高于家里有電腦的學生(6.5%)。

 

  與此同時,在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網的家庭中,很明顯擁有更多網癮孩子,其比例為10.5%,高出父母“同意”孩子上網的家庭4個百分點。專家表示,究竟是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網造成孩子網絡成癮,還是孩子網絡成癮迫使家長“不同意”其上網,還需進一步驗證。但由此可看出,父母對孩子上網行為過于強硬的干涉、控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統計數據顯示,“網絡成癮用戶”小學生在具體行為方式上,與同齡人表現出諸多不同。“網癮用戶”更多對父母限制行為作出叛逆反應,這一反應在“網癮用戶”中的比例達到31.2%,遠遠高于“非網癮用戶”的17.7%;在瀏覽到不良信息時,更多的“非網癮用戶”(77.2%)表示會自覺停止瀏覽,而“網癮用戶”中僅有63.6%表示會自覺停止瀏覽,控制力遠低于“非網癮用戶”;“網癮用戶”偏愛網絡游戲,而“非網癮用戶”則更喜歡休閑類小游戲;在學業成績方面,調查報告顯示,“網癮用戶”的學習成績較“非網癮用戶”差。

 

  家庭教育作用舉足輕重

 

  “小學生正處在了解世界的階段,好奇心和叛逆情感都比較豐富,家長越是對孩子的上網行為進行強制性壓制,越容易使孩子向相反方向發展。”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告訴本報記者,小學生網絡成癮現象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息息相關。“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網”家庭出現了更多“網癮用戶”,說明家長一味采取極端手段限制,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但與此相對應,也必須看到,“網癮用戶”更多出現在“家里沒有電腦”、“家長允許孩子進入網吧”家庭,也說明“網癮用戶”上網行為,發生在家長掌握范疇之外。“若失去家長正確引導,年齡尚小、對事物沒有辨別力以及控制力的小學生,更容易沉迷網絡。一旦成為‘網癮用戶’,則更易遭受不良信息侵蝕,這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郝向宏對記者表示,家長應該認識到,惟有采取正確引導態度,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才能使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家庭教育的引導,對小學生網絡使用行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也有教育專家對記者表示,在充分意識到“網癮”對小學生危害的同時,不能因此否認網絡對于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賀淑曼教授對記者說,網絡本身并非“罪魁禍首”,就像不能因為車禍的發生而停止汽車工業的發展一樣,教育工作者為何就不能“讓孩子贏在網絡時代”?“雖然大部分家長能正確認識互聯網,但仍有相當部分家長視互聯網為兒童‘禁區’,嚴厲杜絕孩子認知和了解互聯網,使孩子與主流社會脫節,這才是對孩子的最大傷害!”

 

  相關鏈接

 

  何為“網癮用戶”?

 

  - 必要條件:上網給青少年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 補充條件:在滿足必要條件的前提下,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任何一個:“總是想著去上網”、“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或者無所適從”、“覺得在網上比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

 

  何為“網癮傾向用戶”?

 

  - 在非網癮群體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實際上網時間往往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長”、“向親人隱瞞自己的上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