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要點

  一歲以后是寶寶學習自己走路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關鍵階段,就像一場獨立運動拉開了序幕。
  讓寶寶學走路不僅僅是會邁步,父母不能做寶寶的拐棍而需要放開手,開始的時候可以借助安全的小凳、高度適中的推車或者大大的龍球、光滑的抓握棒給孩子一些間接的幫助,逐漸讓寶寶嘗試獨自行走。父母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步態,腳尖著地或者左右交叉的剪刀樣步態往往提示嚴重的神經發育障礙,需要請醫生檢查判斷。寶寶走好了還需要提高平衡的能力,創造機會引導他走直線、走曲線、走坡路和繞過障礙,還要學習轉彎和停止。 
  學走路摔幾跤是難免的事情,沒有摔跤的體驗算不上成功,父母不能一味地攙扶寶寶,而應該著力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孩子摔跟頭是難得的挫折教育,不僅能夠鍛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技能,對意志和自立精神的培養也益處頗多。看到孩子摔倒父母不免心疼,其實寶寶并沒那么疼,最大的沖擊是會嚇一大跳,他常常抬頭觀察父母的反應,如果我們臉上寫滿焦慮和驚恐,寶寶就會感到委屈難當,假如我們輕松的鼓勵他站起來,孩子則明白這點事沒什么大不了。 
  鼓勵寶寶搭擺積木、握筆劃一劃畫一畫、準確放手裝嵌玩具和蓋瓶蓋兒等都是提高手眼協調能力的好游戲,關鍵是孩子能否坐得住。試一試不成功立刻放棄了,看看你的示范沒把握馬上走開了,這樣的負面習慣會影響寶寶學習能力的發展。幫助寶寶學著控制自己專心地作一些細致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找到寶寶感興趣的操作性游戲活動,給他幫忙,請他幫忙,平等的相互配合一起玩兒。 
  頻繁變換玩具是個得不償失的辦法,表面上把孩子留住了,實際上可能會把孩子弄得散漫了,因為對任何事物的學習都需要反復的實驗和探索,淺嘗輒止是學習習慣的大敵。
  吃飯的時候給寶寶玩具也是敗筆,盡管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把吃飯當作游戲,但吃飯時只能做吃飯的游戲,挑選食物,動手抓捏,擺弄盤碗,這樣的活動都有助于激發寶寶進食的樂趣,我們能做的是讓寶寶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飯,教他練習自己用勺,并用父母良好的表現和進食的示范誘導寶寶主動模仿,等他主動要求大人幫忙的時候再伸把手也不遲。孩子坐累了想下地轉轉放松一下也是正常的表現,不僅限制不了也不應該,父母需要練就的本領是招呼和吸引寶寶重新回到飯桌上來,在限定的時間內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