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會影響智力嗎

  多動癥即小兒多動癥,又稱小兒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指正常兒童因腦功能輕微障礙而表現出行為異常和學習困難的病癥,多在7歲前發病。

  多動癥顧名思義是以活動多為主要表現。患兒在嬰幼兒期,就有好動、不安寧、喂食困難、哭鬧、入睡困難、易醒、雙手不停地翻弄所看到的東西等表現。甚至在上學后,教室里坐不安穩,比較嚴重者擅自離開坐位在教室內走動,推撞別人,惹是生非,做多種怪動作。注意力不易集中,常無目的地從一個活動轉向另一個活動,課堂上老師警告不要做小動作,患兒盡管點頭答應,但轉眼就弄起別的東西。即使有限的作業,也不能一次坐下來完成。行為沖動,不顧后果,或不能合群,不喜歡參加正常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學習困難,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口頭表達能力差,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給人感覺是老“淘氣”,難以自制。

  或許有的父母會問,我的小孩非常“淘氣”,是不是患了“小兒多動癥”呢?顯然,兩者的“淘氣”是有區別的,什么是正常“淘氣”的兒童,這里有兩種試驗可予以鑒別。一是翻手試驗,讓孩子的雙手放在桌上,做伸開、平放、靠攏動作,并在原位置上將手掌快速翻轉,如顯得笨拙不能協調,則患多動癥的可能性大;二是對指試驗,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按序快速反復合對,患兒則易顯得不協調和易對錯。當然,對小兒多動癥的診斷不僅僅如此,需要上醫院請專科醫師確診。

  本病的真正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遺傳、產傷、工業污染、食物以及后天養護等因素有關。現在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龍,比較重視兒童的智力開發,而忽視體能訓練,有些父母對兒童過度保護,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由父母包辦,因而掩蓋了一些孩子動作不協調的毛病,以至貽誤了早期矯治的時機,故有人提出了系統的感覺綜合訓練方法。有人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主要由于神經遞質的數量不足,造成信息不能及時下達,以致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病與飲食中含有大量調味品、水楊酸鹽類、食用受鉛污染的食品、大量食用含酪氨酸的食品,以及飲食中缺鐵和鋅有密切關系。如發現孩子患了多動癥,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不要食用含鉛量高的食物,如貝類、向日葵等,不要把食物暴露在鉛污染的環境中,如汽車尾氣排放頻繁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把鉛筆頭含在嘴里把弄,吃飯前必須洗手,尤其是剛剛拿過鉛筆的手。②不要食用含酪氨酸的掛面、糕點及乳制品。③食物中不加胡椒油等調味品和酒石酸等食用色素。④少食富含甲基水楊酸鹽類的番茄、杏仁等。⑤要多吃含鐵、鋅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牡蠣,家禽的心、肝、腦,以及大棗、蘋果、百合、核桃、芝麻和花生等。

  多動癥會不會影響小兒以后的智力發展?這要具體分析。其實,多動癥本身不一定影響大腦發育,患兒也有聰明伶俐的表現。患兒多動,動作不協調,可有智力發展的不平衡,并影響學習。由于老師和父母又認為小兒學習不用功,受到批評,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產生看到書本就焦慮的心理,長期的精神壓力可間接地影響小兒智力發展。所以說,父母如發現孩子動作特別多,學習感到困難,應該帶孩子上醫院看看,以便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指導,使小兒能健康發展。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