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幼稚園怎樣培養小社會人

  寶寶快上幼兒園了,該把他送到怎樣的幼兒園呢?為增進寶寶的音樂天賦,挑一個音樂幼兒園;為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挑一個雙語幼兒園……還是有別的選擇呢?

  幼兒園是寶寶獨自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際關系,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變化。這一步邁得如何,將會影響到他以后怎樣做“社會人”。

  下面是國外一些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讓寶寶身心健康地發展、為將來比較適應地踏上社會打下基礎,都是相通的。也許這些資訊會對爸爸媽媽們有參考價值。

  美國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對成人的各種要求做出反應,有信任感、責任感、自尊心。
  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與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不斷提高肢體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通過游戲豐富知識、經驗,并對知識經驗進行總結、分類。
  通過培養藝術技能和認知技能,發展他們的社會性和情感。
  培養學習技能,如讀、寫、算,但不強迫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學習。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寶寶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后自己收拾場所。

  培養寶寶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寶寶學會友好相處,準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寶寶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伙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寶寶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國

  培養語言能力、獨立性、創造性。
  發展聆聽、觀察、討論、實驗的能力。
  注重對興趣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展。
  注重思維與想象,在開放式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養愛的理念,鑄造自信的人格,鍛煉社交技能。

  上課時,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件,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游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

  提高機體的平衡性及協調性。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交往。
  發展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
  發展自由探索、獨立創造的精神。
  獲得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粗淺知識與技能。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跟家長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家長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游戲等,來發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制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新西蘭

  身心健康,情緒愉快,保證安全,避免傷害。
  適應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日常生活,能判別行為的對與錯。
  全方位學習,全方位發展。
  充分發展個性,并學會與同伴相互學習。
  發展語言交往技能與非語言交往技能,并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創造和表現。
  通過積極的探索來學習,獲得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與自信心。
  學習思考與推理,認識自然、社會。

  幼兒園注重讓家長和社區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區、幼兒園不同的環境里,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堅強韌性,不怕困難。
  會開動腦筋學習。
  有動手能力。
  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識。

  在幼兒園,每個寶寶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櫥、收拾餐具、擺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涼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體育運動、遠足是幼兒園的重要科目。他們的運動豐富多彩,有些是我們認為對寶寶不適宜,可能造成脫臼、扭傷的項目,如蕩繩、拉單杠、爬網繩、堆沙丘、鉆山洞、相撲、走平衡木等。這些運動可以培養寶寶不怕困難的精神、健壯的體魄和靈巧的技能,而且在實踐中沒有發現寶寶受到損傷。

  遠足不僅鍛煉寶寶的體力,還有采集標本、回來展出的任務,寶寶們往往興致很高,能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參與活動。

  識別交通燈、懂得必須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災或地震等來臨時怎么保護自己等等,都是幼兒園上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奧地利

  發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發展動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樂作為基本素養,激發對音樂興趣,培養樂感和節奏感;同時發展其他藝術能力。

  他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戲等,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象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并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