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學英語

  英語的重要性已為人們深刻領會,現在中國的年輕父母無不重視對孩子英語教育的培養。 

  心理學關于幼兒學習的研究成果及筆者的實踐表明,孩子學外語,越早越好。那么早到什么程度呢?我們的回答是,從零歲即可以開始,而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從胎教即已開始。對于想教好孩子英語的父母,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早計劃。父母必須有高度責任心,千萬不要把孩子學習英語的任務全推到老師身上。如果你一天不教孩子,你就浪費了一天的好機會;如果你晚一年教孩子,你就錯過了一年的好時光。家長也許會疑惑:這么小就進行雙語教育,會不會產生語言之間的相互干擾呢?其實擔心是多余的。在實際教育中,可能會發現孩子確實存在把兩種語言混在一起使用的現象,但家長不必大驚小怪,語言各有其自身的體系和結構,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就會自然地予以糾正。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沒有注意早著手、早準備,其實是對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一種輕視,是對自己輔導能力缺乏信心,或根本就沒有耐心的表現。 

  其次,親歷親為。在這里,年輕父母們可能要問:我們連發音都不準,這不等于貽誤孩子嗎?這是一個很實在、很現實的問題。根據我們的實踐和觀察,只要父母達到初中畢業或者更高的水平,那么你就可以放開手腳去教了。原因有三:其一,幼兒英語及小學階段英語簡單;其二,即使就那么點水平,只要能教他們,就會給他們打下學習英語基礎,為今后學習英語開個好頭,更何況孩子對語言的靈活使用程度是成人無法想象的,成人掌握幾百個單詞劃短語可能無法自由表達,而孩子則完全有可能;其三,退一步講,如果家長由于時日已久,把英語忘得差不多了,但為了孩子為何不去充充電呢?筆者曾做過成人教育機構的英語教師,常常發現班上有許多大齡青年,他們之所以學英語,就是想輔導孩子,其中不乏現學現教。他們那種為人父母負責的精神,高度責任感很值得我們學習,何況現在的各種聲像俱全的教輔設備比比皆是。無論怎樣,有耕耘就會有收獲,這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第三,要堅持用直接法。就是說,在教英語過程中,要多教小孩能見、能聽、能嘗、能觸、能聞的東西,讓英語詞匯直接與事物及意義聯系起來,不做母語的任何解釋。這樣用直接法教出的小孩,會用英語直接進行思維,省去把一種語碼換成另一種語碼的過程。其實,在孩子面前用母解釋,可以說徒勞無功。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語言資源。當自己對某種表達無法把握或把握不大時,可以去查查工具書或問問別人。記住,要教就教地道的英語。 

  第四,不斷重復。孩子有良好的記憶力,可只給孩子教一遍或幾遍就指望他們完全記住卻不現實。美國學者斯金納認為,人的語言行為像大多數其他行為一樣,是一種操作性行為,它通過各種強化手段而獲得。在某一語言環境中,別人的聲音、手勢、表情和動作,等等,都可以成為強化的手段。由于語言行為不斷地得到強化,學習者就會逐漸地學會這種語言形式。如果沒有強化,語言是不能學習到的。只有語言形式的不斷出現,語言學習才能發生。 

  第五,多用全身反應法。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心理家詹姆斯?阿謝爾在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創立的一種外語教學法,旨在培養學習者的聽說能力,主要活動是命令和對命令作出反應。幼兒喜動不喜靜,十分樂意對父母發出和對命令作出反應。這一點為父母實施這一方法提供了便利。例如,當聽到父母說open the door時,他們會一蹦一跳地跑去把門打開。當聽到jump時,他們就會高高興興地跳起來。父母在命令時,可能作恰當的語音、語調并伴以姿勢和面部表情,便他們得到一種愉快地感受。反過來,在他們能理解命令并作出反應的基礎上,可能與小孩交換角色,讓他們模仿父母向父母發出命令。這時,父母應積極配合,對他們發出的各種命令作出反應,讓他們體會產成功的感覺。 

  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吝嗇表揚與鼓勵,very good,wonderful,great可以常掛在嘴邊,以此激發學習積極性。 

  盡管幼兒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力和模仿力,但這畢竟只是為其提供了學習英語的優勢,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英語水平會在短時間內取得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語言習得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任何操之過急都不行。只有長期堅持,日積月累,就會有豐碩的成果。產筆者為例,我的孩子在差不多3歲的時候,所學過的單詞和詞組就達到600個左右,他自己完全能獨立、主動地講出少量地道的英語。在見到說英語的外國人時,能大方地也他們打交道,讓他們甚感驚訝。 

  父母教孩子,有艱辛,更有快樂。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小不點竟能講英語的時候,我們會由衷地說出:我們的心血沒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