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要不要學外語

  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中幼兒學外語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上英語興趣班已成為一些幼兒父母的首選,書店里幼兒英語教材也越擺越多,有的英語教育公司一套幼兒英語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雙語”幼兒園半年收費達6800元。一些父母質疑:幼兒學英語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兒英語應該怎樣學?

  請看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劉焱、社會學博士周捷、北京啟明幼兒園園長董燕以及一位五歲孩子的母親陳麗就此談出的見解—— 
   
  幼兒要不要學外語 
 
  主持人:幼兒學外語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潮流。對于陳麗這樣的幼兒父母,我是不是可以省略“你的孩子學外語了嗎?”直接問:你兒子的外語學得怎么樣?  
 
  陳麗:當然學了。我愛人在部隊工作,兒子兩歲半時,進入部隊幼兒園。半年后,在老師的動員下,我們多交了近一倍的錢,把兒子轉入英語特色班,現在學了快兩年了。差不多有一多半的孩子報了英語特色班。  
 
  所謂“特色班”,其實就是聘了幾個英語專業的女孩子當阿姨。當時園長說“學不學英語”由父母和孩子自主選擇,我和他爸爸一商量,覺得“學了總比不學強”,就報了名。本來部隊幼兒園的收費挺低的,這個“特色班”的收費差不多趕上原來的學費了。  
 
  董燕:我不同意“學了就比不學強”的觀點。我一直認為,如果沒有充分的雙語條件,幼兒就不要太早學外語。我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她就從沒學過英語。我也不同意你把幼兒園教師稱“阿姨”。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啟蒙教育,所以當一個好幼兒園教師的難度,絕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  
 
  主持人:“雙語幼兒園園長的女兒不學外語”,這倒是個有趣的現象。  
 
  董燕:其實這也沒什么奇怪的,我本人并不反對幼兒學外語,但我反對不顧條件是否具備、硬讓幼兒學外語。在幼兒階段最需要接受的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養成學習習慣。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與人交往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創造力以及自控力,等等。這些目標是很難量化的,但肯定比一千個單詞、三百首唐詩更重要。  
 
  我并不主張叫“雙語”幼兒園,事實上我們幼兒園最值得驕傲的并不是孩子們的外語成績多么好,而是他們的養成教育很成功。
 
  周捷:我覺得現在父母的從眾心理很嚴重,看到別的孩子講幾句英語就坐不住了,非讓自己的孩子也進所謂的“雙語”幼兒園。這可能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父母讓幼兒學外語,既是對現實社會的被動適應,也是對將來社會的主動預期。  
 
  劉焱:從腦科學的研究結論來看,如果方式、方法得當,幼兒學外語還是值得肯定的。腦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10至12歲之前,語音中樞與母語同在右腦;再大一些之后,語音中樞就轉到左腦,和右腦的母語分開了。如果家庭、幼兒園可以提供雙語環境,3至10歲是學外語的最佳年齡。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雙語環境,只能用成人學外語的方式來教幼兒學外語,我建議還是不學的好。免得到了小學、中學還要再學一遍,反而會挫傷孩子學外語的興趣。 
   
   外語該怎么學 
 
  主持人:董燕能否介紹一下雙語幼兒園的情況?  
 
  董燕:我們這個幼兒園的外語學習環境算是非常好的,常年聘了幾名幼教專業畢業的外教。但僅憑這幾個外教,很難營造出充分的雙語環境。據我所知,目前北京只有國際學校擁有真正的雙語環境,上午使用漢語,下午使用外語。  
 
  主持人:你沒有讓女兒從小學外語,是不是因為“不具備雙語環境”?  
 
  董燕:是這樣的,即便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即便夫妻倆都是知識分子,普通家庭中也很難營造出雙語環境。在幼兒教育階段,家庭比幼兒園更重要,如果家庭、社會不能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即便孩子背了許多單詞、會說許多問候語,他對外語還是一竅不通。  
 
  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學習的天才,新加坡的孩子幾乎都能熟練掌握英、漢兩種語言,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無處不在的雙語環境,并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的孩子更聰明。我沒讓女兒很小就學外語,主要是想保護她對語言的天然興趣和天生的接受能力;一旦條件具備,我肯定要鼓勵她學好一門外語。  
 
  陳麗:我兒子的情況就是這樣,學了兩年英語,除了見到蘋果就喊apple、起床就叫good morning,其他的就沒什么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用外語交談,只能趁他高興的時候慢慢地講給他聽;否則他一句也聽不進去,什么都不理解。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有語言障礙,都快五歲了,中文說得也不是很利索。  
 
  董燕: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是不容忽視的,同樣的語言環境,不同孩子的學習效果也不一樣。你兒子接受語言的速度可能比較慢,但并不表示他的語言學習能力差。  
 
  劉焱:大多數幼兒父母可能與陳麗有相似的感覺。我一再強調,不能用成人學外語的方式來教幼兒。幼兒接受一個事物,往往是主動“習得”的,而不是像成人那樣“學來”的。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三歲的孩子是按自己的大綱在學習。幼兒的注意力非常短暫,最多只有五分鐘,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行事。你必須用游戲的方式,不停地轉移他的注意力,才能達到你預期的教育目的。如果你硬逼著幼兒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兒聽講,只能用兩種方式:懲罰或獎勵。但這種違背幼兒意志的教育方式是有害的,有可能抹殺孩子的創造力,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期是培養想象力、創造力的最佳時期,千萬不能為了幾個看得見的字、詞、句子,而抹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那樣就太得不償失了。  
 
  周捷:如果逼著孩子學外語,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里玩切面包的游戲,他一邊切一邊說:切媽媽,切媽媽。老師感到很奇怪、很恐怖,問他為什么要“切媽媽”,孩子答:媽媽壞,媽媽不讓我玩。這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正像專家所說的,如果不能讓幼兒在雙語環境中輕松自在地學外語,那干脆就不要這么早地逼著他們學外語。  
   
   幼兒怎樣進行早期教育 
 
  主持人:談到這里,我想問幾個嘉賓:幼兒該怎樣進行早期教育?什么樣的幼兒園是好幼兒園?  
 
  劉焱:從理論上講,能夠適宜幼兒發展的幼兒園就是好的幼兒園,國際上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發展適宜性”。如果讓幼兒園孩子做中小學生來做的事情,一天到晚坐著聽老師講課,那肯定不是一個好幼兒園。  
 
  幼兒的天性是做游戲,他們通過游戲來主動學習,并表達他們特殊的情感。好的幼兒教育一定要滿足孩子游戲的需要,游戲是孩子的一種語言。比如孩子看到魚缸里的水少了,他會說:水被魚吃掉了。對于這種判斷,小學、中學老師會直接告訴他:不對,魚兒不會喝水,水是被蒸發掉了。但這種解釋幼兒肯定無法接受,因為他不懂得什么是“蒸發”。好的幼兒教師不會直接否定孩子的判斷,他會夸獎孩子愛動腦筋,然后給孩子一起做游戲:拿兩個魚缸,一個放魚,一個不放魚;過兩天再看,兩個魚缸里的水都減少了。這時候你再告訴幼兒,魚是不喝水的,水是到空氣里去了。他就會基本理解“蒸發”的概念,并且掌握“魚不喝水”這個常識。這才是最好的幼兒教育方式。  
 
  另外,好的幼兒園還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師能夠平等對待孩子;好的幼兒園的師生比不能太高,幼兒的差異性很大,比小學生、中學生更需要針對性教育。好的幼兒園要采取小組化、個別化教育。  
 
  董燕:判斷一個幼兒園的好壞,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標準:教師的流失率。如果教師的流失率很高,幼兒總是面對陌生面孔,就會對環境產生一種不穩定、不信任的感覺。  
 
  總體來看,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工資水平都很低,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父母叫我們“阿姨”。我畢業于北師大幼教專業,同班30多人,目前只有4人在幼教第一線堅持工作。幼兒教育說起來是一門科學、一門學問;可一到現實社會中,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會有意無意地忽視其科學性。所以我認為,幼兒園的好壞,最終還是要落在幼兒教師身上。擁有高素質教師的幼兒園,肯定是好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