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並非唱歌、塗鴉

  如今,藝術教育成為了一種時尚,而藝術教育的起點,似乎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即便幼兒園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父母也照樣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特長班去,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課堂上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每年幼兒園招生之際,不少幼兒園會適時推出“藝術特色”的教育服務,令不少父母頭暈目眩、糊里糊涂給孩子報了名后,才發現所謂的“藝術”特色也不過是每天唱唱、涂涂鴉,再沒有什么新鮮的。

  幼教專家指出:幼兒的藝術教育包括了藝術知識教育、藝術技能教育以及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教育,而不是簡單的會唱幾首歌、會彈幾乎鋼琴曲就可以衡量的,只有真正對幼兒藝術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后,才能最終達到培養孩子藝術審美、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目的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很多父母對藝術教育究竟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對他們來講,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這外更多的東西,除了幼兒園正常的藝術教學之外,父母還一廂情愿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什么“國畫”“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點,到最后卻又成為孩子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形成原因:

  概念混淆,抹殺興趣,盲目跟風

  專家提醒:

  北京幼兒藝術教育研究會會長李晉瑗說,幼兒藝術教育的范疇具體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三類。而且藝術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選擇,這一點父母絕對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為每一個孩子和成人的興趣愛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選擇就等于失去了藝術教育的宗旨。同時,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將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的輔助內容,如將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抽取出來,以藝術的形式包裝,但卻忽視了幼兒欣賞、創造美的過程,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變成了技能訓練

  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雖然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準,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品,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也是多數父母的心態。

  形成原因:

  
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專家提醒:

  李晉緩告訴記者,藝術教育不能完全忽視技能技藝的訓練,但是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藝,因為歸根到底,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就像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樣,孩子在合唱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齊、洪亮,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很生硬,這就是因為孩子在歌唱時并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到愉快,只是當作一種機械化的模式在進行表演,自然感覺不到美感,當然臉上就表現不出發自內心的愉悅。此外,音樂和舞蹈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樂代替,現在很多藝術幼兒園都去掉了專門的舞蹈課,而興保留聲樂課,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種現象。

  錯誤概念:拿專業水平要求孩子

  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給孩子樂趣,并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師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從而拿一套專業人員的標準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

  
認識模糊,拔苗助長

  專家提醒:

  李晉緩提醒各位父母:藝術過于枯燥和專業,就會人為地破壞兒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兒園考察時發現,老師在上鋼琴課時,要求孩子反復鍛煉手型、指法,幾個簡單的音節讓孩子重復訓練幾十遍,這樣的藝術教育的確堪稱專業,可是如此枯燥的訓練方法,怎么能讓孩子產生興趣。把這種培養專業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兒藝術教育之中,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忽視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情趣、情感體驗的培養,使技能與情感分離。為兒童準備的藝術教育不能過于枯燥和專業。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整理編輯
  采編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