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教育遠重于天才教育

  在某次中日中學生夏令營活動中,艱苦的訓練使不少中國學生半途而廢;而面對同樣的困難,日本學生卻全部堅持下來。活動結束后,日本一名帶隊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日本的家庭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遠遠勝過進行天才教育,因此日本孩子的韌性很強。”對于生活教育,中日家庭有什么不同認識?

  (中)陳晨,是北京某區重點中學高中一年級學生;陳晨父母親都是小學教師。

  (日)山井澤二,是東京一所中學高一學生;山井父親是一位公司職員,母親是家庭主婦。

  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中)陳先生:我對陳晨教育的目標是把他培養成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能夠獨立謀生的人。我覺得孩子生存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在學校教育里可以完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幫助他學會如何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視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簡單說就是讓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并且照顧好生活中需要照顧的人。我教他能自己做飯、打掃房間;教他能和同學一起過集體生活;教他能在壓力下保持健康的心態。我覺得這是他今后人生必不可少的訓練。

  在禮儀中進行生活教育

  (中)陳先生:因為是獨生子女,現在的孩子受到更多寵愛,因此家教中都不太重視禮貌教育。陳晨對我和他媽媽說話的時候,很少用“您”,他都是“你”這樣稱呼,他覺得這樣更顯得親切。還有,平時我們家吃飯也都是我們給他做好、盛好飯端上桌他只動筷子吃就行了。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比如在家里,他母親做好了飯只有告訴他可以吃了,他才能上桌吃飯,而且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還要等長輩先動筷后才能自己吃。孩子出門和回家的時候有一套固定的禮儀:每次出門都要和母親、父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家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

  在自立中學會生活

  (中)陳先生:我認為陳晨和很多獨生子女一樣,最欠缺的就是獨立能力。他小學時候的手工課作業都是我幫他做的,對于他們來說,很多培養動手能力的工作他們都不自己親自做。陳晨高一參加軍訓,從收拾行囊到打背包都是他媽媽和我幫他干,結果到了營地,他自己連蚊帳都支不好。現在的孩子因為缺乏這些訓練,所以生活能力普遍都差。

  (日)山井先生:山井5歲的時候,我就讓他去買牛奶和啤酒。上小學開始,他自己學著收拾自己的房間。上中學以后,他每天洗晚餐餐具。日本家庭的地板都要跪在地上一點點擦,他上小學以后就這樣跪著擦地,只有這樣他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理解生活不容易。

  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中)陳先生:陳晨這一代人很幸福,從小到大沒有趕上什么大的挫折。陳晨他們軍訓的時候,只是在太陽底下站幾個小時,很多同學就委屈得大哭,還有給家里打電話要父母來接。現在也有家長特意把孩子送到山區去進行“挫折教育”,這個做法我也不贊成,畢竟那里的教學質量和條件都跟不上,為了“挫折教育”而刻意找挫折就沒意思了。

  (日)山井先生: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日本的挫折教育。日本的小學生很多在冬天都穿短褲,有的孩子的腿凍得都發紫了,但父母支持孩子那樣做。這就是挫折教育,關鍵是讓孩子面對困難,不逃避,不退縮,想辦法克服。日本小孩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比如山井小時候學走路總是摔跟頭,他媽媽從來不去抱他,我們只在他身后鼓勵他自己站起來繼續走。山井中學有一項傳統獨輪車運動,剛開始他練習時摔得腿都青了,但即使這樣我們也不心疼,堅持要他繼續練習,日本家庭和學校都教育孩子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學校通過這樣的小活動來磨煉學生的意志。

  重要的防災抗險教育

  (中)陳晨:學校每學期開學第一天都對同學進行安全教育,聽廣播講怎樣防雷擊、防火災、遇到地震怎樣避險等等,但我們很多人都不認真聽,有的當時覺得有趣,聽過也就忘了。現在如果我遇到這樣的災害,我真會手足無措。

  (日)山井澤二:日本是多地震國家,火災發生機會也多。學校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防災教育,告訴學生遇到危險后第一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我們覺得最有趣的是模擬訓練,在特制的房間里模擬地震發生,大家學習怎樣有條不紊地逃生和幫助有困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