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EMBA,蒙式教育受歡迎

  5歲的孩子念起了“EMBA”,3歲的娃娃學習打高爾夫,18個月的幼兒開始接受瑜伽訓練……近來,各種“幼兒精英教育”在中國國內上海、北京等不少大城市中悄然興起。為了培養“小紳士”、“小淑女”、“小CEO”,父母們不惜花費重金。尤其是“EMBA”項目,要價高達兩萬元人民幣,但報名的父母還十分踴躍。幼兒“EMBA”項目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落戶中國,其主辦者公開宣稱,該項目的核心教育理念來自美國。那么,美國到底有沒有幼兒EMBA或者與其類似的幼兒教育項目?

  專家: “走歪了,走上了一條歪路”

  楊一鳴女士是世界銀行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協調員,曾經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有過多年在美國當兒科醫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兒童早期教育領域的權威。她在接受人民網記者的采訪時說,美國沒有幼兒EMBA項目,她也從來沒有聽說過,直到她無意中看到《時代》周刊亞洲版今年3月27日的封面文章《不堪重負的亞洲兒童》,才第一次知道中國還有幼兒EMBA。

  楊一鳴說,這樣的兒童早期教育“可以說走歪了,走上了一條斜路”,有害兒童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教育0到6歲的兒童,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情感認知,“這一點比智力培育要重要得多”,直接影響到兒童成人后的工作和行為,決定他們的人生和事業的成敗。正是基于這一點,美國的兒童早期教育都特別重視兒童的情商培養,強調“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從而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成長為具有創造能力的思考者和解決問題的能手。而相比之下,中國的幼兒EMBA屬于典型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這樣不但會給兒童造成過大的壓力,影響他們的正常發育,也對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沒有幫助。

  實際上,在兒童早期教育問題上,楊一鳴更看重家庭的作用。她的觀點是:0—3歲是大腦發育速度最快的時候,因而也是進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著重培養孩子的聽說能力,但這不能期望靠學校,而是需要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扮演重要角色。當然這并不需要什么復雜高深的MBA。楊一鳴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媽媽需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只要陪孩子多講話,讀書給他們聽就夠了。”

  外交官:“不宜提倡,更不宜炒作”

  中國駐美大使館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和外交工作的資深外交官告訴記者,據他所知,美國有針對兒童的天才教育,但像國內報章介紹的幼兒EMBA在美國即使有也絕對不是主流。在聽了記者對國內兒童EMBA項目的介紹之后,這位外交官語氣肯定地說,幼兒EMBA項目可以在小范圍內進行學術探討和試驗,但“不宜提倡,更不宜炒作”。他說,兒童早期教育是一門尚待開發的科學,本身就存有很多爭議。在教育模式上,到底是啟發式好,還是填鴨式好,還是介于啟發式和填鴨式之間的中間模式好,這些問題在國際教育界都還沒有定論。“我個人認為,可以給兒童一點啟發式的早期教育,但絕對不能搞填鴨式的早期教育”。

  學術界:都對幼兒學習MBA感到驚訝

  為了聽聽美國學術界對幼兒EMBA的反應,記者撥通了美國一些著名大學的商學院和教育學院的電話。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一位教授對記者說,美國的早期教育做得不錯,但他還從來沒有聽說過什么幼兒EMBA項目,給一個兒童早期教育項目冠以MBA的名頭,“太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喬治·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新聞發言人萊斯利·布魯諾告訴記者,她本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美國有針對幼兒的EMBA,教育學院的教授們也都表示“不知道”。記者隨后又撥通了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和商學院的電話,得到的也都是類似的答復。

  華盛頓一位比較教育學專家告訴記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目前專門為從事兒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人員開設了MBA課程,但這些課程旨在培養管理能力,并不是為了培養從事兒童早期教育的老師,所以跟EMBA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美國很吃香

  記者隨后又向一些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朋友打聽情況,問他們是否知道幼兒EMBA項目,得到的答復都是驚人的一致:“從來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把他們的孩子送到類似的早期教育班里上課了。

  美國人不熱衷幼兒EMBA項目,并不等于他們對自己的“天才寶貝”漠不關心。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美國學齡前兒童接受早期教育主要分三種情況:第一,如果母親不上班,在家當全職太太,照顧和教育幼兒的重任就基本上由母親承擔;第二,如果父親和母親都上班,但家庭經濟不是很寬裕,父母一般會把孩子送到教會主辦的日托中心;第三,如果父親和母親都上班,家庭比較富裕,父母一般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其中以蒙特梭利學校最為普遍,每月需要支付大約700到800美元。

  蒙特梭利學校得名于意大利著名的醫學博士、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女士。蒙特梭利于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1896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于羅馬大學,成為意大利第一位醫學女博士。通過對6歲前兒童生活發展方式的觀察和教育,蒙特梭利探索出一種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使她名聲遠播,成為那個時代的傳奇人物。蒙特梭利接受了很多榮譽,包括三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蒙特梭利于1952年去世,將教育遺產委托給她的兒子和她的教育學合作者。從那以后,作為一種優秀的教育模式,蒙特梭利教學法在全球各個角落迅速繁衍,僅在美國就有數百個蒙特梭利幼兒園和學校。

  跟中國形形色色的“幼兒精英教育”模式相比,蒙特梭利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鼓勵孩子自己學,孩子可以自動地去利用環境,自主選擇。成人(包括老師)只是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沒有權利去指揮、命令。孩子自己選擇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包括老師)尊重孩子的意愿。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中國兒童缺少微笑

  就在中國的幼兒EMBA項目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近日召開的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傳出一條讓中國父母擔憂的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斯在會上公布了《中美兒童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在對40多例中美兒童的笑容進行記錄、比較和分析之后指出,3周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中國孩子多55.6%。中國父母在易發怒程度上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在嚴厲程度上則要超出52.2%。與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發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高出92%、1.3%和138%。

  卡姆拉斯說,中國父母往往對獨生子女抱有太大的期望,令子女內向孤僻,更容易產生焦慮。卡姆拉斯建議說,中國的父母應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笑容,應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有業內人士指出,卡姆拉斯的報告和建議可以說來得很及時,對那些熱衷于讓孩子上“EMBA”班、學打高爾夫球的中國父母來說,無異是敲響了警鐘。